第三十節 送禮鼻煙壺(3 / 3)

這幾乎就是白癡問題了,眾人都翻著白眼兒,馬少宣沉住氣繼續聽下去。趙衡又用手指彈了彈圖片,“這些是什麼你們知道不?是洋人《聖經》中最最有名的十二使徒,就好比咱們孔夫子的各大門徒,孟亞聖、朱老夫子一類……”

其他人竊竊私語,不明白趙衡想說什麼。

趙衡左手拿鼻煙壺,右手拿使徒們的照片,一臉嚴肅地說道:“把兩個放在一塊兒會是什麼呢?就是畫著使徒的鼻煙壺。鼻煙壺是什麼?是用來吸鼻煙的,等鼻子不通氣用來通鼻子的,如果我們將鼻煙味道裝得刺激一點,稍微聞多了就要打噴嚏。眾位好好想一想,這是個什麼寓意?是不是就是嗤之以鼻的意思?而嗤之以鼻的對象,正好就是這些《聖經》上的使徒。”

眾人有點聽明白了,馬少宣眼珠子轉了幾轉,在琢磨趙衡話中的意思。

“……也就是說,這些洋人口中了不得的人物,在咱們中國人這裏就是嗤之以鼻的人物,各位,難道這主意不好麼?”

這話一出口,眾人臉色一變,好幾個人交頭接耳起來:“這家夥的招數還真夠損的。”

趙衡一拱手,對周圍做了羅圈揖,正色道:“各位明見,兄弟現在辦理涉外的事務,送禮是免不了的。如果明著罵人呢,隻會惹動交涉,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如果能用這樣的方式諷刺洋鬼子一把,卻是很解氣,也顯示我中華文明的泱泱氣度,難道非得直接逮住一個洋人罵?”

眾人都是點頭,這小夥子還真是一肚子壞水兒,罵人都不吐髒字,不過確實頂解氣。

“馬先生,您說是不是呢?趙衡用手指指自己的腦門,“幹事情總歸要動腦筋,洋鬼子們被咱們罵了還得誇咱們的好,咱心情能不舒暢?馬先生覺得解氣不?這就和當年做蔥包燴兒油炸秦檜這個白臉大奸臣一樣的道理……”

“好!”

“說的真解氣。”

“真帶勁!到底是咱們京城的爺們,套路深厚啊。”

周圍一片叫好聲。

馬少宣這下是滿麵通紅,不好意思地說:“哎呀,剛才沒弄明白,差點誤了兄台的大事,真是對不住了,對不住了。”

“那這個事情?”

“沒問題,沒問題,包在我身上,保證一點都不差。”馬少宣胸脯拍得山響。

“價格怎麼算?”

“怎麼能收你錢呢?這可是咱們中國人揚眉吐氣的大事情,說什麼也不能要錢。”

一個硬要給,一個硬不要,兩人就爭起來了,這會兒馬先生看趙衡又順眼了,瞧這小夥子氣度不凡、有禮有節,確實不像點頭哈腰的洋人狗腿子,剛才是冤枉好人了。

最後趙衡折中道:“這樣吧,馬先生,我再定一套,還是十二個,不過這次要全套中國山水的,我送給一位知己朋友。價格我從優給,這等為國人揚眉吐氣的事情,說什麼也不能讓你白忙活。以後傳出去可是一段佳話,將來咱們攘夷成功,還有你馬先生的一份功勞。”

眾人一聽,對啊。千百年來賣脆餅點心的不知道有多少,就是這個發明蔥包燴兒的留了名,馬先生要是開了先河,少不得將來青史留名。

“那感情好,留名的事情咱不指望,能出口惡氣就是好的。”馬少宣略一沉吟,“兩套我今天開始就趕工,你八天後來取貨吧。”

“那我先告辭了。”趙衡微微一笑,付了定金後朝周圍拱了拱手然後揚長而去。

走遠了心裏才道:好險,要不是本大爺心思敏捷,這事差點就黃了。轉過頭一想,眉頭卻又皺了起來:連一個工藝大師都對洋人、教民如此深惡痛絕,可見中外矛盾發展到了何種境地,這庚子國變、義和拳亂的民意基礎,強的可不是一星半點,怎麼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