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並不能讓梁群峰的仕途更進一步,但能為他添上一筆厚重的履曆。哪怕漢東所有的沿海城市都已經搞起了海帶養殖,都得記他梁群峰一筆。
易友臻要返回四九城的前一天,大領導空降漢東考察調研。
漢東州長和易友臻親自作陪,在京州大飯店休息一天後,直奔京海高家村,前往育苗基地考察調研。
在進入育苗基地之前,大領導好奇的問道:“友臻啊,這育苗室有什麼玄機,居然用了兩千五百萬外彙,還要了那麼多鋼鐵。這些都拿去幹啥了,我是一定要看看。”
易友臻笑道:“這個錢在裏邊是看不到的,得看外邊。”
說罷,易友臻順手一指,隻見在海上有兩個巨大的鋼鐵平台。
“高家村太過偏遠,電力這塊跟不上,我利用潮汐變化的規律,就近建造了兩處潮汐發電站。兩千五百萬的外彙,三分之二都用作采購大型加工設備。”
大領導拿望遠鏡仔仔細細的觀察的海中的巨大發電平台,忍不住道:“利用海洋發電,這倒是一條新路線,錢花得值。”
漢東州長忍不住笑道:“嘿嘿。肯定值,易書記用買的大型機械加工設備,在咱們漢東建了一個大型發電機廠。像是這樣的發電站,我計劃建多少就能建多少,技術在我們手上。”
大領導掃了漢東州長一眼,“大型發電機廠是我們冶金工業部的,這點要和你提前說清楚,可不能莫名其妙就成你們漢東的產業。”
“當然,當然!”漢東州長趕忙點頭。
他倒是想強占這個發電機廠,然而這廠裏的設備都易友臻配的,技術也都是易友臻給的,鋼鐵是冶金部批的,離了易友臻或者冶金部根本就玩不轉。
“不錯啊,不錯。”大領導哪裏能看的懂潮汐發電平台,但隻是看著海上的鋼鐵巨物就有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
笑著放下望遠鏡,大領導直奔育苗基地而去。
其實他隻想知道易友臻把外彙用到什麼地方了,對於這個基地,他是不怎麼感興趣的,因為根本看不懂。
但來都來了,不看看也說不過去。
大領導剛走進去,隻見育苗室內霧氣繚繞、水流潺潺,一個一個的恒溫大棚裏站著稀稀疏疏的工人。
易友臻招手喊來幾個工人,讓他們將育苗盤拉上來,讓大領導過目。
片刻後,工人們拉上來一片片長約60厘米、寬約30厘米的苗盤,整整齊齊擺放在大領導麵前。
漢東州長笑道:“這個基地雖然是易書記設計的,但建設工作我全程參與,現在的室外溫度大概30度,而室內溫度卻隻有10度。保持這個溫度所用的電力全部由外邊兩座潮汐發電站提供,而設備則是漢東空調廠生產的恒溫設備。”
“這個漢東空調廠也是我們冶金部的產業。”大領導扭頭看了漢東州長一眼,總覺得這老小子不懷好意。
我冶金係統的技術和產業,你這個漢東州長倒背如流,這是幾個意思?
“咱們看看這個苗。”漢東州長察覺到大領導有點不對,趕忙轉移話題。
他熱情的拉著大領導道:“這個叫苗盤,一片苗盤可以種一畝海域,能出3萬到5萬株成品海帶,大概是30噸到35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