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四章:小兒進餐規矩不可少(1 / 1)

常聽一些家長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一頓飯孩子跑來跑去,要追著喂很長時。還有些孩子偏食、挑食,喜歡吃的就吃很多,不喜歡吃的,怎麼勸也不吃一口。結果孩子可能出現營養不良或微量元素缺乏,愛生病。其實這些都是因為父母對獨生子女過度溺愛,無原則地遷就,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要想小兒身體好,必須從小就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給他定出進餐規矩。

第一,要養成小兒自食的習慣。從幾個月大讓他抱著奶瓶吃奶,過渡到一歲拿杯子喝水至一歲多就讓他開始學習拿勺吃飯。自食引起孩子極大的興趣,及對食欲的強烈刺激。開始時拿勺喂,慢慢地孩子能自己吃飲時,就不用喂了。兩歲半以後小兒完全可以自己吃飽。

第二,一定要孩子坐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吃飯,不能跑來跑去,也不能邊吃邊玩,否則進餐時間過長影響消化吸收。如果在飯桌上與大人一起吃,不要讓他成為全桌人注意的中心,大家都吃得很香定會感染孩子,增加他的食欲。

第三,少吃零食,特別在飯前一小時不能吃,因為零食營養價值低,也影響小孩的食欲。有些孩子隻吃零食不好好吃飯,造成營養缺乏症。

第四,不許挑食,不能偏食,如果小兒不愛吃什麼東西,要給他講清道理或有講有關的童話故事(自己編的也可以),讓他明白吃的好處和不吃的壞處,但不要嗬斥和強迫。家長也千萬不要在飯桌上談論自己不愛吃的菜,這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第五.不要暴食,好吃的東西要適量地吃,特別對食欲好的孩子要有一定限製,否則會出現胃腸道疾病或者“吃傷了”,以後再也不吃。除了以上幾點以外,如果要讓孩子吃好,家長還應注意孩子的飲食質量,飯菜的色香味俱全會大大增加孩子的食欲。如果嫌麻煩,每天湊合著與大人一起吃,有些孩子會養成對吃飯不感興趣的毛病。

學會掌握餐桌上的“紅綠燈”

餐桌上的“紅綠燈”,你聽說過嗎?隻要遵守規則,哪些可以吃,哪些應該少吃或不吃,懂得將餐桌上的食物進行分類,巧吃就能瘦下來。紅燈停,綠燈行,讓減肥一切盡在掌握。

小編推薦精彩專題等你來看:秋季黃金養生季你準備好了嗎?

綠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可促進身體健康,是每天必需攝取的食物,包括:

奶類:低脂奶、脫脂奶、酸乳酪、低脂乳酪。

蛋類:蒸蛋、水煮蛋、茶葉蛋、鹵蛋。

豆製品:豆漿、涼拌豆腐、鹵豆幹。

海產類:清蒸或水煮新鮮魚類及海鮮類。

肉類:蒸、鹵、燉、烤或水煮的各種瘦肉。

主食類:米飯、饅頭、湯麵、烤地瓜或馬鈴薯、水煮玉米或菱角、低糖紅豆湯、綠豆湯或蓮子湯。

蔬菜類:少油炒蔬菜、生菜、泡菜。

水果類:新鮮水果、新鮮果汁。

黃燈食物

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素,但糖、脂肪或鹽分過高,是必需限量的食物。

奶類:全脂奶、調味奶、奶昔、冰淇淋。

蛋類:皮蛋、鹹蛋、炒蛋、荷包蛋。

豆製品:油炸的各式豆製品,如油豆腐。

海產類:油煎、炸或炒的魚或海鮮類、魚罐頭、魚鬆。

肉類:煎、炒或炸的瘦肉類及家禽類、肉罐頭、肉鬆、西式火腿、熱狗、梅花肉。

主食類:炒飯、炒麵、炒米粉、甜鹹麵包、年糕。

蔬菜類:大油炒青菜、炸蔬菜。

水果類:水果沙拉、水果罐頭。

其他:漢堡、披薩、米果(外層有糖衣或糖粉)。

紅燈食物

隻提供熱量、糖、油脂和鹽分,而其他營養素含量很少,隻可偶爾選擇的食物。

海產類:鹹魚。

肉類:中式火腿、臘肉、香腸、五花肉。

主食類:炸薯條、甜麵圈、小西點、月餅、方便麵、爆米花。

蔬菜類:醃製蔬菜。

水果類:蜜餞、甜果汁。

油脂類:含飽和脂肪酸多者(如豬油、奶油、豬皮、雞皮)。

其他:奶油蛋糕、糖果、巧克力、汽水、可樂、含糖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