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靈哭奏,陳平巧計自保;
塵埃落定,漢皇安臥長陵。
且說陳平解了樊噲的囚車迤邐望長安而來,哪知行至半途,就突然得到了皇上駕崩的消息。
陳平得知漢皇駕崩的消息,心中很悲痛,漢皇於己,恩德如山哪!
當麵對著朝中現在的局麵時,陳平自忖道:“皇上駕崩,呂後必定專權,惠帝年幼,呂後必定親自主持政事,這局勢就變得很險惡了。幸虧自己智高一籌,沒有立斬樊噲,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呢!”陳平很慶幸保留住了那樊噲。
於是,陳平將樊噲從囚車中放出來,隻是未除其桎梏,讓樊噲與自己同坐一車,望長安而行。
在車上,陳平再與樊噲細細地盡說前後緣由,要樊噲知道自己的苦楚。
樊噲是個實誠人,見陳平違詔不殺自己,心中很感激陳平,一路上泣涕而行。
陳平知道呂後陰狠,自己去捕來樊噲,雖未斬之,畢竟是自己去捕獲的樊噲,那呂嬃、呂後豈能不怪罪自己?
陳平一路上苦思著讓呂氏姐妹不怨恨自己的辦法,最後,陳平想到了辦法。
陳平決定,要在漢皇治喪期間,自己曲意交待,洗清剖白自己。
想到此,陳平就命令手下人,驅囚車載著樊噲隨後而行,自己則飛馬疾馳,搶先到得長安來。
及近長安之時,陳平就遇見了呂後的使者傳詔,令他與灌嬰同守滎陽。
陳平想:自己的前事未及剖白,與皇後的怨恨未消,自己就要遠離朝堂,那朝中讒譏之人多的是,自己又怎能夠得以保全?這滎陽那是暫時萬萬去不得的!
陳平本是足智之人,能夠難住他的事太少。陳平這眉頭一皺,就計上心來。
到得長安,陳平跌跌撞撞地跑入宮中,快步搶到漢皇的靈前,翻身跪倒,放聲悲號,一邊哭,一邊傾訴,甚為傷慟,叫人看了聽了,頓生憐憫之心。
且說呂後見了陳平歸來,正要詢問樊噲的事情,卻見陳平號哭,不好再問。正遲疑之間,卻聽得陳平哭訴,正是哭訴的樊噲的事,呂後不由得傾耳細聽。
隻聽見陳平哭道:“陛下呀,您令臣去斬決樊噲,臣怎敢輕處有功之臣?現在,臣已將樊噲帶回了長安,擬將樊噲呈交陛下親自處理,哪曾想啊,陛下呀,您卻拋下微臣而去了!叫微臣痛徹心肺呀……”那陳平且哭且訴,哭得黑天昏地,傷心至極。
那呂後、呂嬃聽陳平哭了那麼多,別的東西她們沒有聽進去,獨有這樊噲沒有死,她們倒是聽得很明白。
呂雉、呂媭突然聽說樊噲沒有死,立即放下心來,也顧不得君王新喪的悲痛,在那裏暗自心花怒放。
呂後看見陳平那涕淚橫流、傷天慟地的樣子,君臣之情,溢於言表,心中也十分地感動。
呂後覺得陳平對漢室、對漢皇、對自己的忠心應該是無可挑剔的,呂後對陳平就很放心了。
心中有了對陳平很放心的想法,呂後就對陳平說:“陳卿啊,請節哀順變罷,你且去滎陽就職去吧!”
陳平聽了呂後的話,心中就“咯噔”了一下。陳平想,此時我若是離開了京都,朝中的人事這麼複雜,一定會生出對自己不利的變故,陳平在心裏對自己說:不能離開長安,不能離開皇宮!
陳平主意一定,就再三請求呂後,求呂後恩準自己留置在長安。
呂後見陳平懇求自己,就想叫陳平知道,自己能夠說了算的!同時呂後也是感念陳平違詔不殺樊噲的恩情,就恩準陳平留在長安任職,讓他做郎中令兼太子太傅,輔佐剛即位的惠帝劉盈。
幾天後,樊噲被押至長安,立即被赦免了,官爵如舊。
奉常府及宗正府飛馬請來淮南相張蒼與卜者協助料理漢皇的後事。
陵寢之地,亦是張蒼他們按例在漢皇剛即位時,與漢皇及許多占卜之人推算好了後,早就營建好了的。
推算後選定的陵地在鹹陽東三十裏地,正是前時有紫氣升騰的那片山陵之中。
這片山陵,亦稱“長山”,古稱“長平”或是“長平阪”,此處乃是一處吉祥之地。
張蒼諸人還特別看重這個“長平”的名字。
出殯那天,天氣卻突然溽暑難耐。
自長安往東至鹹陽東,道路兩旁林立著兜鍪荷戟的軍士,路旁林木之上,緡錢珠串,琳琅滿目。
赤色龍旗在風中一路獵獵飄揚。
漢皇的靈柩在新修的寬闊而平整的道兒上緩緩而行,哀樂齊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