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第一次相見
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故事發生在這樣一塊孕育出萬千炎黃子孫的廣闊土地上。
常年不見天日的石室內,一顆菩提樹綠意盎然,樹上結滿了翠綠色的果子,樹冠周圍有五顆金光閃閃的果實,像是被人鑲嵌上去照亮石室的夜明珠。
樹下有一白衣僧人,盤膝而坐,不發一語,不知已坐了多久。
那僧人沒有預兆的忽然睜開了眼睛,站起了身子撫摸著菩提樹幹,自言自語:“十三年了,菩提樹又結果了,你是否還在人世,又身處何方?”
思緒漸漸飄向遠方……
當世王朝國號為“大康”,康世祖死後三皇子繼承皇位,自稱康聖祖。如今大康已經基本趨於穩定,除了幾個少數民族偶爾鬧出事端數十年來少有征戰,百姓安居樂業。本朝定都盛京,盛京位於東北平原南緣,南連遼東半島,北依長白山麓,地處渤海之邊,易守難攻。
當世共有兩大正派宗教,其一為佛教,也是大康的國教。
本朝天子本便是從西域入關而至,是以與西藏的聖教也就是俗世中常說的喇嘛教交往甚密,倒是忽略了中土本源的少林,靈隱等寺院。
其二,是在中原以及東南方盛行的道教,而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元妙觀了。
兩大宗教本來各有約占半壁江山的信徒,但由於聖教一向長居雪域高原,鹹來中原一帶走動,國教信奉的人反倒沒有道教那麼多。
所謂宗教並不僅僅隻是教人學會一些知識,倫理,大多都是傳授人武功心法。佛教多為內力高深的高僧,道教則是劍法精通的俠客。
除了兩大宗教以外,還有一些邪教,聲勢較大的是白蓮教和霹靂門,比較低調的則是位於大理的三生宮。
※※※
雪花飄落,六位僧人行走在茫茫雪地,對這雪域高原的氣候早已熟知。放眼望去,茫茫白雪之中六位僧人的袈裟甚是顯眼。
雪鳶在天空中盤旋,繞了幾圈之後便落在白色袈裟的少年僧人肩頭。那少年僧人似乎是這群人的首領,高挺的鼻梁、深邃的眼眸、陶瓷一般的肌膚與他周圍的其他僧人黝黑的皮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煞是好看。不過才五六歲大就已經可以看出不久的將來肯定會長成一世芳華的美男子。
在雪地裏鴿子無法飛行,這些僧人就用雪鳶來傳遞信息。
隻見那少僧輕撫雪鳶的羽翼,雪鳶嘰嘰吱吱的叫了一通。這雪鳶叫完並沒有馬上離去,它似乎對這少僧極其喜愛,飛離數丈又重新飛回來,長鳴兩聲,這才眷戀不舍的飛離。
那少年僧人站定似乎對那四個黃色袈裟的僧人說了幾句話,四人便一一拜別朝四個方向而去。此時雪地的中隻剩下這白衣少僧和一位黃色袈裟的老僧。
老僧對少僧甚是謙卑,而這少僧對老僧也十分恭敬,一時倒是也猜不出這二人是什麼身份。
兩人並不著急趕路,緩步而行,漸漸靠近聖山腳下再走不到五裏路便能進村。雖然這段路二人常走,但畢竟是大雪天,這一老一少還是行的有些艱難。
雪下得更大了。
眼前就有一座土地廟,藏人對聖宮極是崇敬,也大都是信奉佛教。以這土地廟的荒廢程度來看,估計能記得這裏有個土地廟的人都很少更別說常年來朝拜了。
老僧深知少僧習武不多時功力尚不深,進村後還要上山,那裏地形更是凶險,怕他身體撐不住,就對這少僧說:“法王,不如我們在這土地廟裏歇一歇再走?”
“聽師傅的。”少年稚氣的聲音不知為何聽上去卻覺得異常的沉穩,絲毫不會聯想到這是一個五歲孩童說出來的語調。
原來這少僧竟是聖教剛上任的六世法王,而這老僧便是少僧的師父。
聖教的法王並不是按長幼尊卑定的,而是經由專門的傳信僧去四處尋找轉世靈童。所以每個法王都是萬裏挑一的人,比之皇帝的挑選還要嚴格。法王天生極具慧根,又是活佛轉世,這也便是這些年來聖教佛法如此博大精深的原因了。
老僧是傳道僧,主要負責給現任法王傳授道德倫理,以及四書、五經等,並非傳授武功心法的傳功僧,隻是傳道僧是否也會武功,外界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