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受記者采訪(2 / 2)

但是,有些單位家長式作風依然很嚴重,對此,您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張岩說:“從人治到法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隨著曆史的發展,必然經曆人治、人製、法製、法治的不同階段。

任何法治行為的主體一定是人,隻有人治的經驗上升為製度,並通過法定的程序固定下來,最終才能達到法治。

沒有哪一個社會是純粹的人治或者純粹的法治,政治的運行實際上往往是在一種中間狀態下進行的。”

博士問道:“張書記,現在網上對您的一些做法持有不同觀點,恕我直言,您是否認為您的這些做法帶著嚴重的人治色彩呢?”

張岩坦然一笑說:“也許這個問題才是你們此行的真正目的。老實說,我也經常反思我的做法。

比如讓罪犯亮相,比如讓全縣幹部群眾義務勞動修路,比如小城鎮建設問題,比如推行上級的幹部使用製度等等。

有的這些做法確實帶有強製性,帶有人治的色彩,但是在特定的情況下,為了加快解決遺留問題,隻能通過人治來實現法治。

法治的行為主體是人,是廣義人治的一種特殊形式,世界上沒有離開人操作的法治……”

碩士問道:“網上說您是反腐鐵腕人物,您到臨元之後,不僅進行‘三禁一打’,還進行了反腐敗鬥爭,一舉抓了1名副地市級領導、6名處縣級、幾十名科級幹部,您自己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待的?”

張岩說:“社會治安是老百姓生活保障的基本訴求、人民需要一個祥和的生存環境,這是廣大群眾的共同聲音,這不是對哪一個人的做法的否定。

打擊犯罪,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這是共產黨曆來的宗旨。

我們共產黨為之奮鬥了半個世紀,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了讓群眾過上美好的幸福生活嗎?”

張岩喝了兩口水:“至於說我是反腐鐵腕人物,我不是這樣認為的。

反腐敗是我黨的頭等大事,也說明了法律的威嚴,體現了在法律麵前人人平等,無論是誰,無論職務多高,權力多大,隻要你觸犯了法律,最後都會受到法律懲處的。

並不是像網絡上有些人說的那樣,不是說沒有我張岩,這些人就不一定被‘雙規’,而是這些人該不該‘雙規’!即使今天不‘雙規’,明天也會‘雙規’,因為他們已經幹了違法的事。”

博士問:“您到臨元縣之後,客觀上和前任書記黃明星產生了矛盾,因為你們不僅施政方略不同,更主要的是您在施政過程中不得不觸及到黃明星在任時的許多問題,比如幹部任職、城鎮建設、生活作風等等,以至最後矛盾直指黃明星。

網上說你們是‘張黃’之爭,您個人怎麼看?”

張岩突然臉色嚴峻,想了半天才說:“我不準備正麵回答二位提出的這個問題。

通常情況下,任何一個單位、地區、部門,更換領導這是正常現象,所謂‘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

但是,這個單位、地區、部門所取得的成績與曆任領導是分不開的,隻要不是原則問題,後任領導應該尊重、維護前任領導的地位和作用,但是,”

張岩停住了,目光裏閃著憤怒的光芒:“法不容情,如果我張岩顧忌別人怎麼說,包庇了那些違法行為,比如貪汙受賄、買官賣官、生活腐化墮落,那樣做我才是有法不依,成了一個‘人治’的典型人物,明明是違法行為,卻看在情麵上包庇他們,你們說,這是什麼行為?”

……

關於臨元縣修路問題的調查組原班人馬又一次來到了臨元。

兩天後,在臨元縣召開了表彰大會,來自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38個欠發達地區的分管縣長參觀了臨元用自己的人力、財力、物力修起來的柏油馬路。

調查組肯定了臨元縣的做法,並獎勵一台自動鋪路機器和一台壓路機,價值150萬元。

顯然,調查組得出來的結論和媒體是相反的,給予了張岩極大的鼓勵。

……

奔騰不息的臨懷河,猶如一條巨龍圍繞著臨元縣城轉了一個大大的S彎後,湧入了浩瀚無垠東海。

曆代文人墨客對此很是感慨,便常把臨元比作為巨龍項下的明珠,臨元縣城所在地也因此而得名為明珠鎮。

明珠鎮曆經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養育出曆代名人和仁人誌士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