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對企業文化建設的含義要清楚
所謂企業文化,是企業在物質生產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自身特色的產品、管理模式、經營哲學、價值觀念、道德原則、行為方式的綜合反映,這裏麵包括了三層次、四層次。物質產品就是物質文化,管理製度就是製度文化,價值理念、道德原則就是精神文化,它涵蓋了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會和諧,四位一體的內容都涵蓋在裏麵了,它是全方位地展開的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間,對於企業的物質產品、管理模式、經營哲學、價值觀念、道德原則等方麵,企業文化建設就要把這些自然而然地概括進來加以整理,加以係統化,加以理性化,由被動的變為自覺的東西,用它來推動我們企業的發展。你意識到沒有?你生產鹽,你生產包裝袋,這些物質就有精神要素,我的包裝,我的物質產品,我的鹽就要有文化內涵,這裏麵有很多工作需要我們進行梳理,能動地進行整理和建設,這一點很重要,在這個過程中,要形成它的最核心的東西,就是要形成核心價值觀,這就是我們企業的精神,企業的靈魂。在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誤區,一是把企業文化當做一種時髦,作為一種舶來品。企業文化是具有其獨特個性的,沒有個性的東西是沒有生命力的,所以要避免這樣的跟風,不能盲目照搬。二是把企業文化當做一種領導的手段,管理員工的手段。因為企業文化本身也是民主的,是以人為本的,不能變成領導管製員工的手段。企業文化是我們員工上下共同遵循的價值觀,是自覺地幹事,它不是一種手段,或是一種謀略,一種權術。三是把企業文化當成一種調劑員工精神生活的娛樂活動,認為這隻是企業一般員工的事,唱唱歌,工會或共青團去搞搞比賽,演個節目。四是將企業文化衍變成企業或產品的廣告。企業文化變成了搞包裝,搞幾個廣告詞,那都是非常有害的。沒有廣告是不行的,光靠廣告那也會敗得很慘的。五是把企業文化當做一隻筐,什麼東西都往裏麵裝。這是不行的,要避免這幾個誤區,在認識到我們企業文化的內涵後要自覺地、係統地、認真地歸納它,這樣我們的工作就比較紮實,比較到位了。
三、企業文化建設的重點要突出
(一)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要堅持黨的領導
黨的建設的內容是我們企業文化建設的內涵,而且是重要內涵。我們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前進,搞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國有企業,這兩點就決定了我們的企業文化有它的本質特征,這與世界上其他企業是不一樣的,我們一定要認識到這麼一個特征,不是說我們要通過企業文化來取代黨的工作,取代思想政治工作,我們要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加強黨的領導,來更好地發揮黨的戰鬥堡壘作用,黨的核心作用,更好地發揮政治思想工作的成效,通過企業文化搭建新的平台,來開展思想政治工作。強調加強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是一個重要原則,決不能動搖。特別是中央最近提出的構建和諧社會,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所有人自由發展的前提和條件,再說中國是社會主義製度,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是我們黨執政的物質基礎,所以我們要意識到這麼一種重任,來搞好我們的企業文化建設。輕鹽集團在雙文明考核中,其中就有精神文明考核,還要加強黨建的內容。現在包括法人治理機構、企業文化,都是從資本主義引進來的,如果我們沒有自己的主見,都去模仿、照搬人家的,那是不可能的。比如說,法人治理結構,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那麼我們還加上一個黨委會,這就是我們自身的優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勢。所以在探討這個問題的時候,中央反複強調,不要一說學人家的先進東西,就把自己的優勢和優良傳統也改掉。所以我們在企業文化建設裏麵,要堅持自己的優勢,這樣才能使我們的組織機構,使我們的企業文化保留我們民族的特色,同時,從這種特色中間體現我們的優勢。
(二)企業文化建設要突出和諧文化
最近我們正在學習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央做出了《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是非常重要的曆史性文獻,也是我們黨治國理政方略的深化,是非常重要的,正式提出了四位一體,提出了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目標。原來是富強、文明,後來加了一個民主,這次又加了一個和諧。富強的,物質文明建設;民主的,政治文明建設;文明的,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的,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政治布局都體現在我們國家建設的目標上麵了。中央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提出了以人為本,提出了和諧是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特征,這是對於認識的重要升華。鄧小平同誌說,社會主義的本質就是消滅剝削,共同富裕,這是從經濟層麵上介紹的社會形態,但是我們前麵講了社會正在文化化,一個社會隻有共同富裕是不行的,還要和諧。中央提出來,在經濟層麵上,要消滅剝削,共同富裕,在社會精神上要和諧,也是我們輕鹽集團要努力的目標,這也是我們企業能否長久發展的重要力量源泉。美國有個蘭德公司,它對世界一流的企業作了一個調查統計,認為這些著名的企業有四個共同的特點:一是團體協作,二是客戶至上,三是平等待人,四是激勵創新,這裏沒有嚴格的管理,沒有新科學新技術,這四條都是文化的東西,團結協作、尊重員工、客戶至上、激勵創新,沒有一條是物質的,都是對人的精神層麵的東西,說明企業文化也要和諧。比如說,沒有鹽了,我們供應優質的鹽;有碘缺乏病,我們供應合格的碘鹽,這就是促進社會和諧;SARS來了,沒有鹽了,我們馬上供應,通過努力,達到了促進社會的和諧。這就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幸福指數,是不丹的國王提出來的,不丹是一個非常小、非常窮的國家,但是它的國民的幸福指數是高的,它的國王提出的這個幸福指數概念,已被世界廣泛認同采納。GNH不同於以物為本的GDP,它是以人為本的,關心人的體會和感受。英國有個機構對聯合國近200個國家的幸福指數進行排位,我們中國是第31位,我們的GDP是排在後麵的,但是我們的國民幸福指數排在31位,日本是95位,韓國是102位,人均GDP日本可能是我們的10倍,它是第二大經濟體,它1億多人,我們10多億人,但是幸福指數,落在了我們的後麵,它是95位,我們是31位,這不是富裕就有幸福感的,要講究和諧!我們要麵對不同的群體,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大家從壓力中解脫出來。這次省委常委分工,春賢同誌說,要把工作當做樂趣。我們每個人對工作要有好的心態,同時我們的組織要給大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使工作成為一種樂趣,使事業成為一種追求,同時你又是愉快的,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最近,尤路斯——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他在孟加拉國辦鄉村銀行,那裏有很多窮人,他們沒有錢,又不需要很多錢,怎麼辦?他就在孟加拉國做調查,每個農戶隻要27美元就能脫貧,他就辦了一個貸款銀行,最後他的銀行是世界回款率最高的銀行,達到80%以上,它通過這種小額貸款,使680萬人脫離了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