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試論發揮輕工業在建設農業強省中的作用(1 / 3)

一、正確認識輕工業在農業大省中的位置

湖南經濟之所以處於“農業大省、工業弱省、財政窮省”的狀況,在眾多的原因中,經濟結構是最關鍵的問題。這首先表現為,工農業結構中,農業的比重過大,工業化程度低,製約了經濟的發展。90年代初,我省工農業總產值比為67∶33,而全國平均水平是76∶24;1994年我省第一產業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2.7%,而第二產業比重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2個百分點。其次表現為工業內部重工業比重偏重,輕重工業之比1979年為38.3∶61.7,1992年為41.9∶58.1,1994年為38∶62,15年的發展,結構基本無變化,而全國1992年的輕重工業之比為47.8∶52.2,1994年輕工業的比重還略有上升,輕重工業正趨於1∶1比例。

上述兩個結構特征中,農業比重大的結構關係,有其曆史和現實的客觀合理性。曆史上,湖南就是農業大省,古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說;從現實看,中央也是把湖南作為農業大省特別是糧食生產基地定位的。但是,工業內部重工業偏重的狀況,是不合理的。一是因為在農業大省這個已確立的前提下,不優先發展輕工業而是優先發展重工業,從產業鏈的銜接上講是悖理的,這既不能利用又不能充分發揮農業的優勢。二是湖南雖然被稱為“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礦之鄉”,但不是中央工業投資的重點。要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沒有大的資金投入是不可能實現的;作為財政窮省,要靠自身的投入發展重工業,是很不現實的。曆史已經證明這條路越走越窄。有兩個事例發人深省:一個是我省的農副產品,大多以原料或粗加工品調往外省,然後又從外省大量調入深加工產品。另一個是我省以能源短缺省發展能耗高的重工業,結果每年調入能源達十幾億元乃至幾十億元。這樣,不僅重工業沒有立起來,本有條件發展的輕工業也被抑製。

在貫徹執行省委和省政府建設農業強省的決定時,不宜就農業來談農業,也不能局限於農業自辦工業來實現經濟循環,而應當在全省經濟一盤棋中,尋求建設農業強省的具體途徑。在我省農業的中心地位已確定的前提下,大力發展輕工業,除了有一般政治經濟學闡明的道理外,還有三點與國情省情密切相關的理由。一是輕工業主要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它主要通過對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目前,在大輕工中,以農副產品為原料的工業占67.6%左右。目前我們對農產品的加工還遠遠不夠。發達國家加工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為4∶1,國內先進地區為2∶1,全國平均水平為0.8∶1,我省僅0.65∶1。如達到平均水平,可增加產值125億元。隨著我國經濟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發展,對於農村自身消費來說,農副產品作為工業原料的比重還會增大。二是輕工業的發展,可以廣泛轉移農村的剩餘勞動力。目前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約2億人,我省700萬人,通過發展輕工業,可以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三是輕工業的發展,能更有效地積累資金,推動農業和重工業的發展。以上三個方麵,反過來也是從原料、勞動力以及市場等方麵促進輕工業的發展。

二、明確輕工業的發展戰略重點

(一)抓好食品工業的發展

第一是鞏固發展傳統食品加工業,做好規模優勢的文章。我省食品工業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關鍵是鞏固和擴大名牌和規模問題。這方麵要抓好幾個重點:一是釀酒業。從我省看,釀酒產品比較齊全,有黃、白、果、啤、露酒及酒精,獲得國家金質獎2個、銀質獎7個、部優12個,年生產能力50萬噸。今後要繼續實施好發展名優酒的“345”工程,將5大名優曲酒的產量由現在的2萬噸擴大到5萬噸,將啤酒由20萬噸擴大到50萬噸;要搞好釀酒產品的結構調整,實現高度酒向低度酒、糧食酒向果露酒轉化,向優質、低度、營養、保健和國際通暢型方向發展。到2000年釀酒產量要突破100萬噸。二是罐頭飲料業。罐頭是我省輕工拳頭產品,但產量長年在5萬~6萬噸之間徘徊,與極為豐富的農產原料供應極不相稱。這類產品在改進技術提高質量、開拓市場的基礎上,要擴大產量,更好地擔負起對農產品深加工的任務,力爭“九五”期間產量突破10萬噸。飲料業主要是充分利用我省獼猴桃、柑橘、楊梅等天然水果及礦泉水資源的優勢和高果糖廠的項目優勢,發展規模生產,爭取“九五”期間達到20萬噸的生產能力。三是製糖業。食糖是人民生活必需品,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在發達國家,工業用糖占消費量的80%,我國僅58%;人們對食糖的消費需求一般要到人均國民收入達1000美元時才告飽和,目前我國還相差甚遠。我省又是缺糖省,最高年產量9.8萬噸,而年需求量30萬噸,預計2000年需求增至50萬噸。因此食糖生產大有可為。今後蔗糖生產,要鞏固湘北生產基地,發展湘南生產基地,使蔗糖產量在“九五”期間達到15萬~20萬噸。同時要調整糖源結構,大力發展高果糖,適當發展甜葉菊糖。發展高果糖是一項很有前景的事業,據專家預測,到本世紀末,玉米糖業可奪取50%的世界甜味劑市場。我省已有先進的高果糖生產設備;發展玉米生產,又可促進飼料工業和澱粉發酵工業,形成種植業與加工業的良性循環。我們要搞好高果糖係列產品的開發,形成以高果糖廠為龍頭的食品生產集團,通過努力,使長沙市成為中南地區乃至全國的高果糖生產中心。屆時,我省將由缺糖省變為食糖輸出省,新增產值20餘億元。四是食品添加劑行業,重點是利用資源優勢發展味精、酶製劑和檸檬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