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魅力失分——過於冷漠(1 / 1)

自己的床鋪不要錢

一個暴風驟雨的夜晚,一對上了年紀的夫婦來到一家旅店。他們的行李非常簡陋,身無長物。

年老的男人對旅店夥計說:“對不起,我們跑遍了其他的旅店,裏麵全客滿了。我們想在貴處借住一晚,行嗎?”

年輕的夥計解釋說:“這兩天,有三個會議同時在這個地方召開,所以附近的旅店會家家客滿。不過,天氣這麼糟糕,你們二位一把年紀,沒個落腳處也不方便。”

夥計一邊說一邊把兩位老人往裏邊請:“我們的旅店也客滿了,要是不介意的話,你們就睡我的床吧!”

“那你怎麼辦呢?”那對夫婦異口同聲地問。“我身體很好,在桌子上趴一會或者在地上搭個鋪都不礙事的。”第二天早上,老人付房錢時,夥計堅持不要,說:“我自己的床鋪不是

用來贏利的,我怎麼能要你們的錢呢?”“年輕人,你可以成為美國第一流旅館的經理。過些日子興許我要給你

蓋個大旅館。”夥計聽了,隻當是一個玩笑,暢懷大笑起來。兩年過去了。一天,年輕人收到了一封信,信裏附著一張到紐約的雙程機票,約請他回訪兩年前在那個雨夜借宿的客人。

年輕人來到了車水馬龍的紐約,老人把他帶到第五大街和第三十四街的交彙處,指著一幢高樓說:“年輕人,這就是我們為你蓋的旅館,你願意做這個旅館的經理嗎?”

不錯,這位當年的年輕人就是如今大家都熟識的紐約首屈一指的奧斯多利亞大飯店的經理喬治·波爾特,那位老人則是威廉·奧斯多先生。

禱告的手

《禱告的手》是一幅畫的名字,更是真愛的名字。

丟勒和奈斯丁是一對好朋友,都是在奮鬥中的畫家。由於貧窮,他們必須半工半讀才能夠繼續學業。可因為工作占去他們許多時間,兩人的畫藝進步很慢。夢想的遙遙難及撕扯著兩個人。困惑了良久,兩個人想出一個辦法,決定以抽簽的方式決定,一個人工作來支持彼此的生活費,另一個人則全心學習藝術。

丟勒贏了,得以繼續學習。而奈斯丁則辛勤工作,供應兩個人的生活所需。不久,丟勒前往歐洲各城市學習,奈斯丁繼續無怨無悔、任勞任怨地工作著,賺取著兩個人的生活費用及丟勒的學習費用,信守著自己的承諾。幾年後,丟勒成功後,便按照兩個人當初的約定找到奈斯丁,履行支持奈斯丁學習的協議。可他發現,為了支持自己而辛勤工作,奈斯丁那原本優美靈敏的雙手的手指已經僵硬扭曲,遭到終生的損壞,已經不能靈敏地操作畫筆了。丟勒心痛如絞。奈斯丁卻寬厚自然地笑著,他竟絲毫沒有因為自己無法完成藝術家的夢想而難過,心中還盡是為朋友成功而感到的興奮。

這天,丟勒去拜訪奈斯丁,發現奈斯丁正合著雙手,跪在地上,安靜而誠摯地為他做成功禱告。天才藝術家雙眼潮濕,將朋友那雙禱告的手畫了下來。這幅畫成為舉世聞名的《禱告的手》。

對著大山喊話的孩子

一個孩子跑到山上,無意間對著山穀喊了一聲:“喂……”聲音剛落,從四麵八方傳來了陣陣“喂……”的回聲。

大山答應了。孩子很驚訝,又喊了一聲:“你是誰?”大山也回音:“你是誰?”孩子喊:“為什麼不告訴我。”大山也說:“為什麼不告訴我。”

孩子忍不住生氣了,喊道:“我恨你。”他哪裏知道這一喊不得了,整個世界傳來的聲音都是“我恨你,我恨你……”

孩子哭著跑回家,告訴了媽媽,媽媽對孩子說:“孩子,你回去對大山喊‘我愛你’,試試看結果會怎樣。好嗎?”

孩子又跑到山上。果然這次孩子被包圍在“我——愛——你,我——愛——你……”的回聲中。

群山笑了,孩子也笑了。

真情測試

日本社會關係學專家穀子博士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富翁為了測試別人對他是否真誠,就假裝生了重病住進醫院。結果,那富翁說:“很多人都來看我,但我看出其中許多人都是為了分配我的遺產而來的,特別是我的親人。”穀子博士問他:“你的朋友來看你了嗎?”“經常和我有往來的朋友都來了,但是我知道他們不過是當做一種例行的應酬罷了。”“還有幾個平素和我不睦的人也來了,我想他們肯定是聽到我病重的消息,幸災樂禍來看熱鬧的。”照他的說法,他測驗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一個人對他有真正的感情。穀子博士就告訴他:“為什麼我們苦於測驗別人對自己是否真誠,而從來不測驗一下自己是否對別人真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