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嬰固權
戰國時,田嬰在齊國為相。當時,齊威王凡事都會請田嬰裁奪。因為田嬰出的主意幾乎都能符合齊威王的心願。
有一年,齊威王的夫人死了,王後的選立勢在必行。但是,齊威王共有七位妃嬪,田嬰不知道齊王寵愛哪一個。他怕一旦推薦錯了,齊威王心中不高興,影響了他的權勢地位。
這時,正好有位富商為了巴結田嬰,送來一對耳環。田嬰一看那對耳環,突然有了主意。
他派人從市場買來六對同樣的耳環,但其成色和質地都比富商送的差許多。隨後,田嬰又讓工匠製了七個同樣的豪華木匣,連同富商送來的那對,一個匣裝上一對,然後將其進獻給齊威王。
齊威王見正好是七對,於是就將這些耳環賜予了七位妃嬪。其中,將那對精美的耳環特別賜予了自己寵愛的隗姬。
當日退朝,田嬰便從七位王妃耳朵上戴的耳環上看出了齊威王的心思,於是他奏明齊威王,請立隗姬為王後。
齊威王一聽,十分高興,自然認為田嬰又一次辦了一件非常妥帖的事。
田嬰運用“人私己所愛”的常理,有意製造不平衡的禮物,從而探明威王的心意,確實完成了一個不可能的任務,不愧是高手。
東方朔揭謎底
漢武帝時,東方朔在朝中為官。
一次,漢武帝用謎語召見東方朔,當時上林苑正向皇上進貢棗,漢武帝用木杖擊打未央宮前殿,說:“叱,叱,先生束束。”然後問東方朔這是什麼意思。
東方朔向前說:“上林苑進貢的棗是四十九顆嗎?我看見您用木杖擊打木門檻,兩木相加為‘林’,這是上林苑的意思,束束兩字加疊是‘棗’字,叱叱即七七,是四十九嘛。”
解答謎語是需要頭腦靈活的。而漢武帝這個謎語,則還必須要察言觀色才行。
不死神酒
漢武帝雄才大略,開拓疆土,使漢朝聲威震動四方。但是他唯恐自己創立的基業別人難守,就想長生不老。
這個想法一流露出來,就有很多阿諛奉承之人,天天給他貢獻秘方偏術。漢宮中常有道士仙客之流出出進進,雖然漢武帝一再受騙,但他始終不悔,總希望萬一能有靈驗。
一天,不知什麼人從遠方又進貢了一瓶酒,進貢者說這是使人長生之酒,酒用最華麗的包裝,錦封玉鑲,酒瓶上鮮紅的標簽上用篆字書寫著“不死神酒”幾個大字,下麵還有一行小字寫著:關西老君兩百年煉製。
恰巧,貢酒送來時,漢武帝沒有在場,宮中人收下就放到了幾案上。
在漢武帝身邊侍應的東方朔到宮中辦事,看到了幾案上那瓶不死神酒,心中罵道:上有所好,下麵就有殺也殺不絕的狗蠅。我且看你是不是不死神酒。他拿起酒瓶,打開後一飲而盡。宮中人想阻攔已是來不及了。
漢武帝到來,宮中人隻得如實彙報。漢武帝一聽大怒,立刻下令要殺東方朔。東方朔說:“皇上且慢下令。我所飲的是不死神酒。您要殺我,我必死不了。您要把我殺死了,這不死神酒必是假的。何苦為了試這酒真假,把我殺了呢?”
漢武帝轉怒為笑:“就你詭詐!”
東方朔說:“不是我詭詐,是天下投皇帝所好的人詭詐!”
這個故事類似於“自相矛盾”那則寓言,對於騙人的大話,隻要抓住騙人者話中的破綻,用他自己的話進行攻擊,就可以讓騙人者無話可說。
龐太守智解啞謎
東漢安帝永初五年,龐仲達在漢陽任太守時,聽說本郡人任棠氣節高尚,是一位奇人,現隱居在鄉間以教書為生,到任後就先去拜訪他。
然而,任棠見了龐太守,一聲沒響,隻是在門口的屏風前放置了一大棵白菜和一盆水,抱著自己的孩子趴在門前。
太守的隨從都認為任棠倨傲無禮,龐太守卻沉思著說:“他這並非無禮,而是在曉諭本太守呀。一盆清水,是要我為官清正;擺出一大棵白菜,是要我嚴懲橫行鄉裏的強勢宗室;抱孩子擋住門戶,是要我體恤孤弱呀!”
龐太守感歎不已地返身回府,在施政過程中抑強扶弱,公正清廉,果然得到了民眾的擁戴。
行而不言的智謀需要看對象,一份再巧妙的用心擺到蠢人麵前,也隻是對牛彈琴。任棠的心意,隻有像龐太守這樣的智者才能理解,才能流傳下來。
孫權巧持平衡
東漢建安十八年,曹操進攻孫權,孫權率兵打敗了曹操,保衛了國土。
在這次戰役中,孫權同曹操對峙有一個多月。孫權曾經乘坐大船前來觀看曹營的底細。曹操的士兵們拉開了弓弩胡亂發射,射來的箭大部分都附著在孫權所乘的船的船幫上,受箭那一麵重了,船身傾斜,看到這種情況,孫權便命令調過船頭,換另一麵船幫去接受曹操的士兵射過來的箭,這樣船兩麵受的箭漸漸相等了,船身也就平穩了。
遇到事情時,思想不要太僵化,隻要轉過彎來想一想,很多困難都會迎刃而解。
楊修之智
三國時期,楊修擔任曹操的主簿。
有一次,曹操查看正建造的花園的大門,他看完以後就在門上題了一個“活”字便走了。楊修看見後,馬上命工匠們把門拆掉,對工匠們說:“門中有‘活’,是個‘闊’字,這說明
丞相嫌門太大了,應該改小一點。”
有人給曹操一杯奶酪吃,曹操嚐了一口,在杯蓋上題了一個“合”字交給臣下。眾人都不明白曹操是什麼意思,等杯子傳到楊修那裏,他接過杯子就吃了一口,說:“這是曹公叫咱們每人都吃一口,這有什麼不好解釋的呢?”
曹操經過曹娥墓碑下,看見碑背上題著八個字: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曹操於是問楊修:“你知道這八個字是什麼意思嗎?”楊修回答說知道。
曹操忙說:“你先別說,等我好好想想。”接著他們又走了三十裏,曹操說:“我也知道了。”
曹操說:“我們各自記下所領悟到的意思,看看是不是一樣。”於是,二人將自己想到的寫了下來,楊修寫的是:“黃絹色絲,是一個‘絕’字,年幼的婦女,就是少女,是一個‘妙’字,外孫是女兒的子女,是個‘好’字,齏臼是用來盛五種辛辣調味品的器皿,等於是個‘受辛’(辭)字,合起來就是‘絕妙好辭’四字。”曹操一看,正和自己的一樣。
曹操占領漢中後,想進一步討伐劉備,但始終沒什麼進展,曹操焦慮,發出命令隻講“雞肋”兩字。楊修於是讓隨行人員收拾行裝,眾人不明白,楊修說:“雞肋,吃起來沒什麼味道,扔掉它又覺得可惜。曹公說這兩個字說明決定撤兵回去了。”
從以上事例可見,楊修確是太有才智了,這是一般人不能達到的。
曹植打獵解難題
三國時,一年秋天,曹操帶著曹植和五位愛將到狩獵場打獵。
秋高氣爽,衰草如蓋,滿山紅遍,北方的狩獵場呈現出一派雄麗、悲壯的情調。曹操摸著自己的胡須,看著眼前的一切。一聲令下,隨行的士兵握著手中的武器,叫嚷著,一隻梅花鹿被他們從樹叢裏趕出來,它似乎已經覺察到災難馬上就要來到,驚悸地在空曠的獵場上狂跑。
眾將軍已經準備好了弓箭,縱馬追逐,沒過多久,梅花鹿就被射中了,慘叫幾聲倒在血泊之中。曹操驅馬趕來,見除了一支箭直穿鹿喉外,其餘四支箭都沒有命中目標。他決定重賞射中的將軍,並封其為“神射手”。
隨行人員從鹿喉上將箭杆兒拔出,呈給了曹操。曹操認真地看了看箭杆兒上刻的姓名,微微點頭。他想:“眼下正是用人之時,吞吳蜀,平定天下,不但要有驍勇善戰、衝鋒陷陣的將軍,更需要能夠統領戰局的謀士賢臣。何不趁此機會考考曹植和眾將軍的智謀呢?”於是問道:“剛才,有五支箭一起射了出去,卻隻有一支箭射中了鹿喉,你們知道這支箭是誰的嗎?”
“是孫將軍射中的。”趙將軍說。
“不,應該是李將軍射中的。”錢將軍說。
“是我射中的!”孫將軍說。
“總之,孫將軍和我都沒有射中。”鄭將軍說。
“是鄭將軍和孫將軍中的一個人射中的。”王將軍說。
曹操聽了笑著說:“你們當中隻有三個人猜中了,其中有王將軍。諸位將軍,你們是否知道是誰了?”
眾將軍仍在迷霧中,百思不得其解。剛才孫將軍不還一口說是自己射中的,經曹操這般隱晦曲折的提示,也像喝了迷魂湯似的難以肯定。
“這個神射手,就是孫將軍。”曹植鎮靜自若地說。
曹操聽了,高興地笑了起來:“植兒說得對!孫將軍,我特封你為神射手,賞金1000兩。”
“謝丞相大人。”孫將軍連忙叩首謝封。
此時,其他四位將軍仍然感到不可理解,一齊問道:“曹公子,不知有何根據?”
曹植答道:“諸位將軍注意沒有,既然我父講王將軍的說法是對的,而王將軍說的或是孫將軍或是鄭將軍,那麼,先假設是鄭將軍射中的,要是這樣的話,五人說法中,趙將軍、錢將軍、鄭將軍、孫將軍都錯了,隻有王將軍的說法是正確的,那一對四錯,這不符合我父所說的條件,顯然這個假設是不成立的,既然這樣,就可以斷定鄭將軍沒有射中鹿。既然鄭將軍、孫將軍二人中有一人射中,而鄭將軍已經排除,那就可以肯定是孫將軍了。”
聽完曹植的精辟分析,眾將軍都佩服曹植過人的才智,曹操又摸著自己的胡須,點頭微笑,從心裏越發喜歡曹植。
世上沒有所謂的難題,隻要認真分析題意,就一定能從題中找出隱含的答案。
戴仲若妙改佛像
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大行其道。有一年,劉宋皇帝親自主持國都瓦官寺的鑄佛典禮,佛像高一丈六尺,要求必須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
工匠們由於隻忙著趕工期,並沒有先做個小樣後再鑄,因此完成後立起來一看,佛像的臉竟鑄小了。工匠們一時都愣在那裏。
臉是佛像最關鍵的部位,比例一旦失調,那是很難看的,但要修補,又已經沒有時間了。一時間,眾工匠都不知道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