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號盒子〈三〉天體的運行(1 / 3)

這種生物結構,是我們從來不曾見過的,甚至在自然界中,都很難找到相同的結構。

如果是圖騰的話,如此符合生物學結構,是很沒有必要。

而且,誰會將圖騰,作為主要的記載對象呢?

對於石板的研究,使我越來越疑惑,我們常常無法解釋石板中記載的是什麼。

我漸漸地集中自己的所有精力,去研究石板。

當時的我,也隻有這一件事情可以做了,我完全拋開了外界的一切。

政府想要從古代遺跡中得到新的技術,他們曾經或許成功過。

但是,我對於這種事情,並不感興趣,我常常研究那些被認為沒有價值的石板。

我們曾花費了三十多年,來思考一個問題,我們的宇宙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所在的這個空間,所經曆的時間本質是什麼?

我和她,曾在數千個夜晚之下,觀察星星的軌跡,記載他們一次又一次的輪回,我們記錄,整理,推測。

我們在星空下許願,擁抱與注視。

她提出本輪,均輪的學說。

我們一起加以完善,星星圍繞著均輪運轉,同時在本輪上自身運動。

這種學說,確實解釋了當時極大多數的星星運轉規律。

但這個學說太過於複雜了,或者說,它不美。

而且,在我們對於星體進一步更加精確的觀察,開始使用更加先進的技術進行定位時,我們的學說,產生了較大的誤差。

我們必須對本輪與均輪,進行不斷地修改。

一個星體所擁有的本輪與均輪的數量不斷增加,這個學說變得十分生硬。

於是,我放棄了這個學說,放棄了我們一同創造的三十來年的學說。

在我研究石板時,我發現了這樣一幅畫。

它由十個小球組成,大小各不一樣,中心的球體是最大的。

然後,其它的所有球,以這個大球為中心旋轉。

除中心球外,其它的球,都有一個以中心大球為圓心的圓圈。

我初看第一眼,就將它與我們的本輪均輪學說聯係到了一起。

中間的是我們的世界。

其它的星體,圍繞著我們的世界,做圓周運動。

但我很快的發現了不同。

除了在第三個軌道上的一個小星體之外,所有的星體,似乎隻有本輪,而沒有均輪。

這樣,完全無法解釋星體的“留”和“逆行”。

但我依舊從中得到了靈感。

因為,如果這真的是宇宙模型的話,那麼它便肯定了我們的世界是個球體,我們生活在球體之上。

這個念頭,從我的腦袋中一閃而過。

如果世界是一個球體,那麼,世界就是沒有界的。

這就是為什麼,經過如此多的歲月,依舊沒有發現邊界的原因。

如果世界是球體,這就是為什麼,世界會呈現一定弧度的原因。

那麼推論呢?

如何證明呢?

如果我們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我們就可以回到原地。

我還記得在你上學的時候,對於老師,對於書本是多麼排斥。

你已經習慣了在家裏陪著我,第一次將你送往一個沒有我的地方,你十分害怕,你哭著拉著我,不想讓我走。

我知道,那一天對你來說,是難熬的。

可是我也明白,你必須離開我。

沒有誰可以一直陪在我的身邊,也沒有誰可以一直陪在你的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