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山上吳老漢收留的那小子在這!”被稱作老四的莊稼漢子回過頭粗聲粗氣的答道。
“唉,讓他進來吃點東西吧,也是個可憐的孩子!”
“好嘞!”老四點頭應是,隨即對年輕人說道:“小子,走吧,進去吃點東西!”
年輕人也不說話,徑自跨過院門,向著裏麵走去。老四也不著惱,自顧自的走到桌前,端起酒碗就和旁人聊天喝酒去了。
年輕人走到一張桌子前,也不管桌上是否是殘羹冷炙,雙手徑自抓向碗中飯菜,顯然是餓得急了。旁人見得他的吃相,也擔心其將油漬濺射到自己身上,一個個向旁躲了開去,當然,他們吃飽了也是一個原因。
院子裏突然出現一個仿若乞丐的年輕人,除了一開始聽到老四聲音的人,其他人顯然並沒有察覺,依舊自顧自的大吃大喝。很顯然,此次張員外擺設的宴席非常豐盛,讓這些普通百姓難得開了次葷,但也從側麵表明不凡鎮確實富庶,否則平常一個地主員外又哪能如此奢侈。
見得年輕人吃相,人們忍不住竊竊私語,從中也不難知道此人的來曆。
原來在不凡鎮十裏處有一座山,名曰遊龍山。古老相傳,在上千年前,曾有一條蛟龍在山頂渡劫飛升,此山由此而得名。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凡鎮中不乏有長期到山上打獵砍柴采藥之人。
然而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不凡鎮上出現了一位老者,每隔月餘便拿著不少山雞野兔來交換食鹽穀物。長此以往,人們便熟悉了這位自稱姓吳的老漢,但是卻從不曾有人知道他何時來,來自何處。
直到十五年前,這位吳老漢身邊平白多了一位五六歲的孩童,從那時起,人們對此人更是好奇不已。原本鎮中百姓想問問這孩子的由來,但一來吳老漢從不多說,而這孩子亦是沉默寡言堪稱冷漠,到最後連這孩子的姓名也無從得知,隻能按著本地人的習慣稱之為“吳娃”。至於想打聽的事情,則不了了之了。雖說二人居住在山上,但是奇怪的是,無論到山上打獵還是砍柴的人都說從來不曾見過他倆居於何處,畢竟這遊龍山不算特別高大,熟悉的人兩天一夜也能把這山翻個來回。
雖然吳老漢有著種種謎團,但不凡鎮鎮民們也沒有對其冷眼相待,在保持著自己那份好奇時也依舊熱情的對待他倆。
聽著眾人的私語,錢老不知何時從屋內出來來到人群中,詳細的整理了鎮民們的討論。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隻見其稍作緩和,信步走向年輕人肚子所在的飯桌邊。
待得稍稍靠近年輕人後,錢老也不作任何動作,一雙睿智的眼睛已經開始仔細的打量起眼前的年輕人來。
隻見眼前年輕人,雖說衣衫襤褸、蓬頭汙垢,但是滿臉汙垢也掩藏不住那雙眼睛,在這黑夜顯得無比神采飛揚,猶如夜空明星一般明亮清澈。從那破爛衣服中,能看出其身材結實,顯然是長期鍛煉的緣故,至於怎麼鍛煉,自然便是在山中打獵之類了。
看到這裏,錢老似乎明白了什麼,不為人察覺的點了點頭,隨即轉身進入屋內,繼續和張員外等人把酒言歡。
很快的,滿桌的殘羹冷炙便進入了年輕人腹中,隻見其冷冷的站了起來,也不道謝,甚至連眼神都沒有和在場人有任何接觸,快步走向院門口。
旁邊原本打算圍上來說些什麼的鎮民們,見到如此情形,也一個個開始露出滿臉的不愉之色。
其中年少的剛想追出去說點什麼,這時便見到年輕人已經再次出現在院內,隻不過這次他手上已經多了一些新鮮的獵物,很顯然這是他一開始就帶來的。
“換!”年輕人冷冷的說著,看其神色,顯然就是說出這個字就已經是他盡最大努力的交流了。話畢,年輕人就將手裏的獵物丟了一半到地上,隨即向著屋內走去。眾人看到他目光所及之處,這才恍然,原來這是去找鎮上唯一一家客棧,同時也是唯一一家茶樓的老板交換東西去了。
很快的,客棧老板唐掌櫃便帶著年輕人出來,向著自家客棧走去。(天上掉餡餅的好活動,炫酷手機等你拿!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馬上參加!人人有獎,現在立刻關注qdread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