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師》是我構思了三四年的作品,第一季《謎題》因為修改“貓係列”四部曲及工作等原因,所以整個創作經曆了兩年多的時間。
這也是我第一次按照“季”的形式進行寫作,除了故事為第二季所埋下的伏筆和懸念,我也是首次采用了影視劇主觀鏡頭的創作手法,在主觀鏡頭即第一人稱視角的基礎下,我還延展使用了包括正反打、升降格鏡頭,以及分割畫麵等影視語言的獨特手段,這都是傳統小說所沒采用過的表現形式,而這也極為契合身為回憶師——憶眼的技能與身份,特別是當憶眼每次深入到了別人的記憶時,這樣的表現方式更容易達到跟讀者帶入與共情的效果。
由於是單元劇,一共十個故事,而且一些情節因伏筆等創作手段,這也使得故事相互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內在關聯,就創作而言這也是一種有趣且新鮮的體驗及嚐試。
雖然整個第一季的故事背景設定發生在俞城這麼一座虛擬的城市,但其市容市貌則是以我所生活的重慶作為創作布景。眾所周知,重慶的別名為渝都,而小說中的俞城便是由此而得名,其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現實世界裏重慶的影子城市,例如:
故事一出現的那條老街,相當於是“一條石板路,千年磁器口”的縮影;
故事二的霓裳酒吧正是重慶最為著名的酒吧一條街――九街的集中體現;
故事三各類藝術家所彙聚的魅市,則是折射了四川美術學院濃鬱的藝術氛圍;
故事四自閉症患者喬阿蠻所工作的那家俞城電子科技集團,正是我在重慶某工業園區的電子廠體驗生活時的真實寫照;
故事五那條集聚了傳統文化特色小店的未名路,恰是對重慶最美街道——中山四路的文字致敬,這裏不僅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的坐落之所,而陪都時期很多政界要員也都彙聚於此,如以周總理聞名的周公館、戴笠公館、張治中的公館——桂園(著名的《雙十協定》便在此簽訂)等等;
故事六俞渡機械廠是對重慶很多老工業廠區——如重鋼集團、嘉陵集團、長壽區的川維廠等國企央企的集中展現,他們可是為新中國各個時期的國家建設,立下了功勳赫赫的汗馬功勞;同樣,在故事五六中出現的俞城廣播電視集團即是重慶廣播電視集團的化身,由於早前在電視台跟組拍過戲,也在電台做過相關的訪談節目,這些都成為了該小說寫作的素材積累;
故事七由於涉及到精神病院的相關情況,恰逢那時候,給重慶市沙坪壩區的精神衛生中心製作一部宣傳片,所以得幸有機會走入進了真實的精神病院,從而了解到了精神病患者這個特殊群體的真實生活,而非隻是通過單純的想象來塑造小說中的相關劇情;
故事八奢侈品名店林立的俞城天街,即是現實版重慶北城天街的速寫風貌;同樣在故事八東湖路88號則是重慶南岸珊瑚村社區的麵貌寫照;另外,該故事提到交易冰語的榆樹灣立交橋,即是展現了目前全國最複雜的立交——黃桷灣立交橋,這座立交不僅“逼瘋”了重慶本地的無數老司機,更是連導航係統直接崩潰,幹脆用死機的方式來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