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感傷(1 / 2)

孟子曰:“規矩,方員之至也;聖人,人倫之至也。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二者皆法堯舜而已矣。

不以舜之所以事堯事君,不敬其君者也;不以堯之所以治民治民,賊其民者也。

孔子曰:‘道二:仁與不仁而已矣。’暴其民甚,則身弒國亡;不甚,則身危國削。名之曰‘幽厲’,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也。詩雲‘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此之謂也。”

昏暗的燭光,在房間裏搖搖晃晃,仿佛是在向世人展示著它的豐功偉績,夜晚是屬於燭光的世界,它在那裏不屈的掙紮著。

暗黃的燭光照出一個高挑的身影,那個高挑偏瘦的身影,坐在桌前,搖頭晃腦的朗誦著‘之乎者也,孔孟之道完全淹沒了這個身影。

深秋夜晚的風,說不上寒風刺骨,但是長時間坐在那裏讀書,身上估計也沒有一點熱氣,那個高挑的身影動了動身體,拉了啦身上的衣服,讓衣服緊緊的貼在身上,期望能找回了暖意。

事與願違,因為那高挑的身影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在束緊衣服的時候,突然,那股刺骨的寒意,讓他深深的打了個噴嚏。

這個噴嚏來的太突然了,他來不及拿開自己手中的書,不知道是鼻涕還是唾液,暗淡的燭光照在書本上,隱隱約約望見那不是單純的混合物,好像有點血色,落在了他手中的書上。

他站了起身來,把書放在書桌上,又連續咳嗽幾聲,突然發現自己沒有那麼冷了。

然後又拿起書本繼續探究孔孟之道,借著燭光,突然發現書上竟然出現暗紅色的東西,這一看不打緊,一股眩暈衝上腦海,立即引發連鎖反應。

那高挑瘦弱的身影,瞬間倒在了地上,北方冰冷的秋風在夜晚尤為寒冷,倒在地方的他朦朦朧朧中,感覺到自己非常的冷,非常的冷,他聲嘶力竭想喊出聲音,但是無論他怎麼努力,都喊不出那一句簡單的呼救。

在那一刻,他終於堅持不住,緩緩的閉上那雙絕望而又不甘的眼睛,寒風繼續肆虐著,重重的拍擊著那破舊的窗戶。

晨雞報曉,太陽像一個慈愛的老人,慢慢從地平線,爬上屋頂,這個平靜的村子,人慢慢多了起來,開始了一天的勞作。

深秋的的早晨,早起陽光沒有一點溫度,但是它是那麼的美,那麼柔和,當它照進昨晚的那個窗戶顯的是那麼的從容不迫。

這是一個三口之家,兩個年過半百的老人和膝下唯一的獨子,歲說院子看著很是破敗,房屋巍巍可及,但是也不能淹沒它的存在。

兩個老人推開了堂屋的房門,走了出來,同時向兒子住的廂房望去,那個老頭邁開腳步就向廂房走去,老太拉住了他:“兒子昨晚讀書很晚,現在天色尚早,不如就多讓他睡會.”

老頭點頭說:“老婆子,你先做飯,我先去咱家地裏看下。”

老者說完就邁出自己的院落,直奔自家天地裏。

走在田間的路上,看著冉冉升起的太陽,老者心裏說不出的舒暢,雖說自家不是富甲一方,但也算是小康之家,靠著家裏祖上的二畝薄田也能養活一家人了,兒子二十有三,已經是村上唯一有學問的人,在過幾日就是大婚。

到時候在生個大胖孫子,那甭提多好了,想想就有滋味。

出來有一會了,該回去了。

他臉上洋溢出滿足的笑容,他終於邁開步子開始往家裏走去,回到家裏,老婆子已經蒸好了窩頭,老頭走到廂房看到自己兒子還未起床。

極步走到廂房,叩門說道:“吾兒範進,怎如此貪睡,聖人之道在於勤。”

但是廂房沒有一點反應,老者臉上露出不安情緒來,加大聲音繼續喊,但是廂房一直沒有人應,範老不慢的情緒在這一刻徹底爆發出來。

立即走到廂房門前,用手使勁一推,可能他不想讓兒子那麼尷尬,所以一下沒有推開,但是他看房裏還是沒有反應,立即怒火衝上腦門,一腳踹開房門,‘砰’的一聲,門應聲而開。

範老怒氣衝衝的走進廂房想看看兒子怎能如此貪睡,當他跨進房門那一刻,整個人立即愣住了,看到兒子躺在地上,立即衝過去,一摸發現兒子全身冰涼,沒有一點鼻息,立即歇斯裏地的喊道:“老婆子,快來,快過來。”

範母聽,自家老爺喊的這麼急,那是一刻沒有耽擱,放下柴禾,立即跑到廂房裏,看見老爺抱著躺在地上的兒子,立即問:“他爹,這是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