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長的煩惱(1 / 3)

作為一個聞名的人物,神童的名氣一傳開,左鄰右舍和熟人便搶著把自己的孩子抱來和“神童”一起玩,好像這樣就能沾染神通的神奇,讓自己的孩子也聰明起來似的。

譬如說這個神奇的孩子十個月開始試著看書,然後速度是日益神奇,每天能夠堅持要求學習,像看一些簡單的算術書之類,然後幾個月後就是一個很神奇的計算高手,像幾百之類的乘法等算術題目眼睛隻是眨一下就可以輕易的得出結果。之後就可以為家族的賬房設計往來賬本之類,那個賬房看過之後逢人便說李明華的神奇,說是自己做幾十的賬目也沒有隻學過幾個月的他厲害,從這件事之後李明華的名氣於是更高了。

很多人慕名而來,然後考察後之後隻是直呼天才,神童之類。

作為蘭芳國最為著名的幾大家族,而與當時幾大家族一起移民的趙,陳,沈,周,陳,李等聞說之後,在當麵考較了李明華的知識與能力之後,就把家族的庶出的幾個有發展潛力的孩子放了過來,

要求與李明華以及李氏家族中的幾個家仆的孩子一起去接受教育。他們希望家族中這些後來繼承家族的潛力的孩子,能夠與後來的家族繼承者一起發展,為後來的蘭芳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也希望能夠從這個李明華建立關係,讓幾大家族的後人日後能夠和平共處。

同時一些與李氏家族的合作夥伴也紛紛要求能夠讓自己的親人一起與李明華接受教育。

對於大多數的請求,李經瑜都婉言拒絕了,但是對於這件家族的孩子要求與李明華一起接受教育,一起成長。李經瑜還是滿懷欣喜的答應了。李明華心裏明白,“老奸巨滑”的父親這是在搞政治投資呢。

不過我喜歡,以後的蘭芳我都要靠他們幾個大家族的支持才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別看這幾個小屁孩不起眼,家裏可都是權大勢大,現在和他們混個青梅竹馬,誒。可能是沒什麼用,二十年之後,這幾個人的能量該有多大?正所謂放長線釣大魚,自己也沒有吃什麼虧。

可惜李經瑜的這番盤算注定落空了,李明華本人當然明白,如果能像YY小說裏那樣,把這幾個孩子收為小弟,那麼十幾年之後當上總統的道路就已經鋪平了一半,但是這幾個孩子在李明華看來就是小屁孩,自己的遠大理想他們恐怕再過十年才能明白,現在和他們拉關係那不是對牛彈琴嗎,恐怕長大了,他們也記不得兩歲時代認下的這個大哥了。再說還有小學中學呢,日子還長,現在急著做這些,為時尚早。

沒幾日,他就嘟著嘴,擺出一副受了委屈的樣子來到父親的書房:“爸爸,我不要和他們一起玩了。”

李經瑜放下手中的鋼筆,轉過身來,笑眯眯地問李明華:“怎麼了?華華?”30多歲有第一個兒子,在現代社會都算得上是老來得子,更何況那個年代,所以李永瑜不由得表現出了所有男人在這種情況下的必然反應:對李明華是寵溺非常,所幸,李明華前世收到的良好教育已經足夠,不然恐怕又一個嶄新的紈絝子弟要誕生了。

每次父母叫自己小名的時候,李明華都是一陣不爽,聽起來跟花花實在是太相近了!就像家中養的一隻花貓一樣,想不到轉世之後自己仍然為這個莫名的綽號而困擾。

‘他們欺負你嗎?‘看到兒子臉上不快的表情,李經瑜奇怪地問。

李明華心中暗想,想欺負我,等他們下輩子吧,心裏這麼想,可嘴上還是不得不裝作小孩的樣子道:“沒有,可是他們太笨了,跟他們說話都聽不懂。”

“聽不懂?”李永瑜更加奇怪了,“你和他們說了什麼?”

“喏,就是這個。”李經瑜從身後拿出那本早就準備好的《南洋行記》,遞給了父親。

李經瑜翻開一看,大吃一驚,這本書倒不是什麼艱深的著作,隻是介紹南洋的風景與地理位置,可關鍵是這本書是給6-9歲的兒童準備的,而自己的兒子還不到3歲啊。

這本書是李明華媽媽為他準備的啟蒙讀物之一,當時考慮到孩子幾年之後才能看懂所以放在書架上了,沒想到還是被李明華翻出來了,更沒想到李明華竟然跳過那些低幼讀物直接看起這本“大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