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人物:織田信長【轉載自百度百科】(1 / 3)

是活躍於日本安土桃山時代的戰國大名。他成功控製以近畿地方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帶,使織田氏成為日本戰國時代中晚期最強大的大名,但後來遭到部將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斷本能寺,織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總見院殿贈大相國一品泰巖尊儀,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時追贈為正一位太政大臣。他是日本戰國時代的三英傑之一(另外兩人是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曾被日本民眾評選為“日本人最喜愛的曆史人物”。

織田信長,織田為其苗字,族姓則有三說: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平氏可能性較高。出生於尾張國(今愛知縣西部)。被稱作“第六天魔王”。幼名吉法師,在山岡莊八所著的《織田信長》中描寫,信長小時候在任神職的熊府波太郎處學習,信長也是織田家家老平手中務大輔政秀的得意門生。父親死後、曆經與同母所生之弟的織田信行(信勝)的家督之爭,勝利後成為織田家的主君。於擊破周邊敵對勢力的今川家與齋藤家之後,立足利義昭為將軍並完成上洛(進京)。之後義昭與信長為敵,並下令給武田家、朝倉家、比叡山延曆寺、石山本願寺等,組成了反信長包圍網。信長突破包圍網後,邁向天下布武之路,推行如樂市樂座、土地調查等革新政策。後因家臣明智光秀的謀反(本能寺之變)而自殺。

他否定既存的權威與勢力(朝廷、佛教等),選用人才不在意其家世出身,透過活用新兵器(如鐵炮)將戰國時代導向終結。

詳細介紹

少年期信長於1534年7月2日出生於尾張國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說是勝幡城),幼名為吉法師。是尾張守護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織田信秀的嫡長子(排行第二,有一庶兄織田信廣),母為信秀正室土田禦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勝)、信包和秀孝。因為母親是正室,才成為嫡子的信長,6歲就成為那古野城的城主。然而少年時代常有荒誕不羈的行為,後來被嘲為“尾張的大傻瓜”。對鐵炮傳入日本時的種子島槍感興趣,且不拘泥於身份地位,和一般人民一樣與市裏的年輕人一起玩耍的故事廣為人知。信長還是少主的時期,父親信秀在表麵上臣服於清洲織田家,然而信長隻帶了幾個人就到清洲織田家支配下的清洲城放火等行動,令父親信秀相當吃驚。從年少時期即可見其大膽。三河的戶田康光背叛今川家投奔織田家時,戶田將鬆平竹千代(即日後的德川家康)賣給了織田家,當時年輕的信長和成為人質的鬆平竹千代,一起度過了少年時光。這段往事後來成為兩人締結了穩固的同盟關係(清洲同盟)的一個助力。1546年,在古渡城元服之後正式改稱織田上總介(織田信長)。1548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提出與信秀宿敵的美濃國戰國大名齋藤道三長女濃姬(即齋藤歸蝶)政治聯姻的策略。1549年(一說是1553年)信長在正德寺與嶽父齋藤道三會麵,當時道三察覺到被稱為“傻瓜”的信長的真正才識,曾發出這樣的感歎:“我的子孫,估計以後隻有為他牽馬的命啊”。從此之後,齋藤道三全力支持織田信長,並在被親子齋藤義龍殺死後將美濃一國作為嫁妝送給了信長。(也有說是信長明火執仗的強盜行為的托辭,這事兒就好像是“衣帶詔”,究竟有沒有隻能問道三本人了)

1551年,織田信秀在尾張尚未統一又有強敵今川義元的內憂外患下,終於因酒色過度中風而死。身為嫡長子的織田信長因而繼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禮上,信長一反傳統,對父親的祭壇投擲抹香而引來爭議(關於此事件有一說是為後人的創作,不過信長表現的不是那麼規矩是肯定的了)。1553年,負責教育、照顧信長的平手政秀為了勸諫信長的奇行而切腹自盡。信長也為此感到悲歎、找來澤彥和尚(宗恩)建立了政秀寺來悼念政秀的亡靈(但另一說是政秀並非為了死諫信長而是因為其子五郎右衛門泛秀和信長之間的不和)。

繼任家督到統一尾張1551年織田信秀死後,從很久以前就對信長行為不滿的織田家重臣林秀貞、林美作守通具、柴田勝家等人,打算廢掉放浪不羈的信長而改立以聰明著名的信長親弟弟信行為織田家主君。為了對抗他們,信長拉攏森可成、佐佐成政、河尻秀隆等人加入己方陣營,開始了骨肉相爭。

1556年4月,信長的大舅子齋藤義龍謀殺已經隱居的親父齋藤道三。齋藤道三派出親信豬子兵介向信長請求援軍。信

織田信長遊戲形象

長雖然應邀派出了援軍,但為時已晚,齋藤道三被義龍手下的小牧元太殺死。信長失去嶽父的支持後,信行派認為這是攻擊的好機會,同年8月24日舉兵和信長對抗,但以落敗告終(稻生之戰)。隨後,信長雖包圍了守末盛城不出的信行,在經由親生母土田禦前的中介後,赦免了信行、柴田勝家等人。

1557年信行再度企圖謀反。在稻生之戰後,和信長有所聯係的柴田勝家密告此事。信長知道謀反一事後,將信行騙出清洲城,並派自己最信賴的河尻秀隆將其暗殺。(有說信行並未謀反,是信長為了永絕後患,指使柴田勝家告密並詐病將信行殺死)

當時,尾張國守護大名斯波氏的權勢開始沒落,因此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織田大和守家主君織田信友掌握了實權。信長的父親信秀雖是信友旗下三奉行的其中之一,卻憑借其智勇來拓展對尾張中西部的支配權。信秀死後,信長繼任。信友則支持信行繼任家督之位而與信長敵對,並擬定信長謀殺計劃。隻是,早已被信友視為傀儡政權的尾張守護斯波義統卻把謀殺計劃事先密告給信長知情。對此感到暴怒的信友,趁義統嫡男斯波義銀帶兵前往河川打獵時(川獵或川狩)的時候,殺害了義統。

因此、義銀與其弟毛利秀賴、津川義冬等斯波一族則逃往信長之處尋求保護,信長將信友列為殺害義統的謀反者,並命令叔父織田信光(守山城主)殺害信友。於是尾張下4郡的守護代清洲織田家滅亡,織田家庶家的信長成為織田家的首領。

接著信長與同族犬山城主織田信清等,擊敗清洲織田家的宿敵織田一門宗家的上4郡守護代織田信安(浮野之戰),並將其放逐。而被立為新守護的斯波義銀,卻和斯波一族的石橋氏、同為足利一門的吉良氏密謀討伐信長,察覺到此事的信長,則將義銀放逐至斯波氏宗家足利將軍家所在的京都。

於是,信長在1559年確立了對整個尾張國的支配權。

桶狹間之戰到清洲同盟信長完成尾張統一的翌年1560年5月,身為足利將軍家庶流的駿河戰國大名今川義元,當時國力如日中天,人稱“東海道第一弓取”。今川義元率領25000大軍(以“北條五代記”的說法),並對外號稱有4萬大軍上洛覲見將軍。由於上京之路必經尾張,信長不願臣服,決定興兵對抗,但總兵力隻有5000人,為了應付尾張北麵的齋藤義龍,信長可以拿出攔截今川軍的兵力剛到3000人)。今川軍以三河鬆平元康(日後的德川家康)率領的三河兵為先鋒,攻陷一個又一個織田軍堡壘。

麵臨織田家危機的信長則保持靜寂,深夜舞起了《幸若舞·敦盛》後,身著武具出陣,首先到熱田神宮參拜。之後在善照寺堡壘以約4000人兵力(一說為3000人)出擊,強襲今川軍的陣地。由於剛下過一場暴雨,今川軍士兵還沒有回過神來,以至於在織田軍偷襲時好半天才大喊:“敵人來襲!”,總大將今川義

織田信長遊戲形象

元死在陣中。1560年6月12日的戰事,後來稱為桶狹間之戰。總大將戰死的消息傳出,今川軍崩潰逃回本國駿河。

桶狹間之戰後,今川家勢力日漸衰退。因此,原先受今川氏支配的三河國的德川家康(此時名為鬆平家康)成為獨立的戰國大名。當時信長為了美濃攻略正準備與齋藤氏開戰,家康也為了警戒甲斐的武田信玄與駿河的今川氏真(義元的嫡男),二人之間的利害關係一致,加上家康、信長二人幼時就是好友,甚至有說年幼織田信長(當時稱吉法師)曾對家康(當時稱竹千代)說:“竹千代,將來你我二人共爭天下,我向西麵攻略,而你則向東麵攻略。”有了以上兩個條件,兩家之間的結盟順理成章。雙方在1562年,締結了清洲同盟(又稱織德同盟)以保證織田家東側領地的安全。

美濃攻略信長於桶狹間之戰後,開始針對殺害與織田家同盟的齋藤道三而成為美濃領主的齋藤義龍。義龍為一勇將,即便是織田軍也難以擊敗。1561年義龍突然死去,由嫡男齋藤龍興繼任家督,齋藤家的家臣們內部開始分裂,信長得以在對齋藤戰上取得優勢。1564年信長將妹妹阿市嫁給北近江的淺井長政締結同盟,以強化對齋藤氏的牽製。1569年信長和伊勢的北田具教開戰。具教奮戰後仍居劣勢,於是接受信長開出的條件而投降。該條件是“信長次男織田信雄作為具教嫡男北田具房的養子”。此後,伊勢國為織田所支配,信長打破對北田親子人身安全的承諾,派兵前去捉拿北田具房,具房於數年後死去。北畠具教則為信長信雄聯軍所擊敗,數年後與次子長野具藤一同被殺。信長對伊勢的神戶具盛亦采同樣的政策。神戶氏接受織田信孝成為神戶家養子後,具盛被軟禁。1566年進攻墨俁受阻,命令木下藤吉郎(日後的羽柴秀吉)建立墨俁城,並以該城為據點。(但墨俁城的實態眾說紛紜,亦有懷疑該城於實際上是否存在的論點)。隨著西美濃三人眾(稻葉一鐵、氏家卜全、安藤守就)、其相關者(竹中半兵衛等)、其它如蜂須賀正勝、前野長康、金森長近等人加入信長陣營,終於在1567年於伊勢長島擊敗齋藤龍興,將美濃國納入版圖。成為統治尾張美濃兩國的大名時,信長時年33歲。

傳言中“取得美濃者可取得天下”。信長取得美濃後,采用中國周朝立於岐山後,打倒殷朝統一天下的故事,將美濃國舊主土岐氏齋藤氏的據點井之口改名為岐阜。

此時開始使用“天下布武”印,並正式以統一天下為目標。

上洛1565年以京都為中心掌控畿內的權力者管領細川氏的執事為三好氏,實權被有力武將三好長逸、三好政康、岩成友通等三好三人眾與鬆永久秀所把握。意圖使室町幕府權力複活的第13代將軍足利義輝與三好氏的對立日趨嚴重,終遭暗殺。接著三好氏擁立義輝的表弟足利義榮為第14代將軍以作為其傀儡。久秀等人進一步欲暗殺義輝之弟足利義昭,義昭在細川藤孝、和田惟政等幕僚的支援下逃出了京都投奔越前國的朝倉義景。義昭在看不到義景有討伐三好氏的動靜後失去了耐心。於1568年7月開始接近美濃的信長,信長承諾為義昭討伐三好氏的同時,將養女雪姬嫁

給信玄的四男武田勝賴藉此與美濃國相鄰的甲斐戰國大名武田信玄締結同盟。但雪姬於產下武田信勝後逝世,為此信長讓嫡男信忠與信玄六女鬆姬締結婚姻以保持友好關係,此作法也應用至周圍各勢力以鞏固本國內外。接著9月,信長以天下布武的大義名分,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並開始上洛。對抗信長上洛的南近江戰國大名六角義賢、六角義治父子,在織田軍的猛攻下,觀音寺城遭攻陷並逃亡伊賀,至此六角氏滅亡。此後六角氏則展開反抗信長的遊擊戰。見到信長前往京都的上洛行動,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義繼、鬆永久秀等人了解到信長的實力而臣服,其它隸屬於三好三人眾的勢力多數逃亡至阿波。剩下如池田勝正等人也投降信長。至此,從三好長慶以來,執中央政治牛耳的三好鬆永政權麵臨信長電擊般迅速的上洛僅半個月就垮台,擁立足利義昭為第15代將軍的信長所建立的織田政權誕生。此時,義昭勸信長擔任副將軍之位,信長看透了將軍家的盤算並謝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