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三章 酶類藥物(1 / 3)

23.1概述與分類

酶是由活細胞所產生的一類特殊蛋白質,是生物體內化學反應的催化劑。生物體內新陳代謝的複雜生化過程,都是在各種酶的催化下進行的。酶的缺乏(或功能不足)就會引起代謝障礙或相應的疾病。臨床應用某些酶製品來補充或糾正體內酶係統的失調,恢複機體的正常代謝或用來防治某些疾病。目前已知的酶有1000種以上,但可供藥用於臨床的隻有50多種,而常用的酶製品就更少了。這些酶製品多數是從動植物中分離提取的,少數來自微生物培養。

按照國際生化學會製定的分類方法,酶可分為六類。

(1)氧化還原酶,如葡萄糖氧化酶、過氧化氫酶等,它們能催化氧化還原反應。

(2)轉移酶,如磷酸半乳糖尿苷酸轉移酶等,此類酶能催化一種化合物分子上的某些基團轉移到另一種化合物分子上。

(3)水解酶,可水解不同的物質,使其成為此類物質的各個組成單位。如蛋白酶、澱粉酶、脂肪酶、核酸酶等,此類酶在臨床上應用的最多、最普遍。

(4)裂解酶,如碳酸酐酶、透明質酸酶等,它們能催化一種化合物分解為兩種化合物。

(5)異構酶,可催化一對同分異構體的物質互相轉換,如葡萄糖異構酶,可通過催化作用而使葡萄糖轉化為果糖。

(6)合成聯結酶,如縮合酶、糖原合成酶等,它們可將兩個化學分子連接在一起而成為另一種物質。

以上六類酶,雖然包括1000多種酶類物質,但真正作為臨床使用的酶類尚為數甚少。其中異構酶、合成聯結酶類應用最少,裂解酶、轉移酶類中有少數作為藥品用於臨床,水解酶類應用品種較多,使用也最為廣泛。

23.2作用機製

酶以其分子中存在的能夠控製生物活性的部位,即結構中的功能基團,在生理功能上起著催化化學反應的作用,酶雖然不能改變生化反應的平衡點,但它卻可極大地加速生化反應的速度,使其迅速進行。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一定的特異性,如果某種酶隻能作用於一種作用物而促進生化反應的叫做絕對特異性;能促進一類結構相似的物質的生化反應的稱為相對特異性。如尿素酶隻能作用於尿素,使其水解成氨和二氧化碳,對同類其他物質無催化作用,為絕對特異性。蛋白酶則可經催化而使各種蛋白質水解,為相對特異性。

由於酶類藥物的作用機製是較為複雜的,根據其臨床使用情況分為4類。

(1)用於消化係統的酶類:治療消化係統疾病的酶主要是消化酶,用以補充體內消化酶分泌不足和治療消化不良,如胃蛋白酶、澱粉酶、胰酶及纖維素酶等麥芽澱粉酶等。

(2)用於炎症和水腫的酶類: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脫氧核糖核酸酶、菠蘿蛋白酶、透明質酸酶及溶菌酶等。用於分解腐敗組織、消化膿液、清潔創麵、消除炎症。

(3)用於防治心血管病的酶類:目前已用於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酶類製品有輔酶、彈性酶等。輔酶是細胞內生物氧化呼吸鏈中氫傳遞者,對許多酶具有激活作用。以其改善心肌代謝,增加心排出量,降低周圍血管阻力的作用而應用於心血管疾病。彈性酶能降低血漿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濃度,阻止動脈硬化。

(4)用於治療血栓的酶類:治療靜、動脈血栓的有鏈激酶、纖溶酶、尿激酶等,用於溶解血栓。

23.3用藥原則

(1)消化酶類藥物主要用來幫助消化。但此類藥物的單一使用已比較少,多以複方製劑應用於臨床,以達到綜合性地助消化的目的,如多酶片,可同時消化蛋白質、脂肪和澱粉。單一使用時也應根據影響消化的病因適當地選用,如吃蛋白性食物引起的消化不良,應選用胃蛋白酶,這是對蛋白質消化的第一關,且針對性較強(為發揮藥效,也加稀鹽酸製成合劑供用)。此時若應用胰酶則不甚適宜,它雖然也能分解蛋白質,但它是多種酶,而且在中性或微堿性環境中效果較好。因此,胰酶更適用於胰腺功能障礙的情況。澱粉酶和纖維素酶的單一使用更少,主要是與其他藥物配伍應用。

(2)用於治療炎症和水腫的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菠蘿蛋白酶、脫氧核糖核酸酶等,對於一般炎症、局部水腫及化膿性病變均可選用。它們的作用途徑雖不相同,但其治療作用是極其相似的。如治療支氣管炎、哮喘、肺炎、肺膿腫以及血腫和水腫等,均可選用上述藥品。但是,胰蛋白酶、脫氧核糖核酸酶注射後易發生不良反應,如發熱、頭痛、頭暈等,所以需注射給藥時,最好選用糜蛋白酶。透明質酸酶,主要在眼科疾病中選用,如虹膜炎、角膜潰瘍以及眼部的外傷性出血、水腫等。溶菌酶具有直接殺菌作用,許多耳鼻喉科炎症性疾病可以選用。有些複雜難治的感染在應用抗生素時,可選用溶菌酶配合治療,能發揮協同作用,增強療效。

(3)彈性酶與輔酶Q1,雖然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療中均有應用,但因兩藥的作用不同,在臨床上也各有不同適應證。血脂高、動脈硬化的病人宜選用彈性酶,而高血壓、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的病人則應選用輔酶Q1q作為輔助治療劑。

(4)鏈激酶與尿激酶、蝮蛇抗栓酶在治療血栓性疾病中,它們的適應證與作用均相似,但具體應用時並不完全一樣。鏈激酶因具有抗原性,在使用方法上就較繁雜,需先給以初導劑量,而且體內抗鏈激酶值過高時不宜選用鏈激酶,而應選用尿激酶或蝮蛇抗栓酶。尿激酶和蝮蛇抗栓酶無抗原性,使用方法也較簡便。在不良反應方麵,各藥均應注意出血傾向,應用中應定期檢查血小板。但在其他不良反應上則以鏈激酶較多,如寒戰、發熱、惡心、嘔吐等,注射速度稍快即有可能發生過敏反應,在這一方麵,尿激酶和蝮蛇抗栓酶也優於鏈激酶,故鏈激酶在臨床已極少應用。

23.4給藥方案的選擇

(1)酶是一種蛋白質,治療中所用的酶製品對於人體來說,基本上都屬於異性蛋白,所以,在注射給藥時應注意發生免疫反應。如胰蛋白酶、透明質酸酶、尿激酶、鏈激酶、脫氧核糖核酸酶等,均有可能發生頭痛、頭暈、發熱或者過敏反應。

(2)酶的活性與PH值有著密切關係,各自均有其最適宜的pH範圍。為充分發揮各種酶的最大催化活性,故與其他藥液配伍時應謹慎,避免因pH值不適當而降低藥效。

(3)酶的穩定性與溫度很有關係,在超過一定溫度時,酶就會變性而失活,所以,酶製劑一般均保存在冷涼處。有些還需低溫保存,如鏈激酶、尿激酶、雙鏈酶、蝮蛇抗栓酶等。注射劑溶解後均不穩定,難以保存,故應於臨用前溶解。

(4)酶的催化反應速度受其濃度的影響,故在治療當中,一般都要給足劑量才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但是,應用鏈激酶進行溶栓治療時就並非如此。如用量過大,可因過多的胞漿素原結合成複合物而不能產生足夠的胞漿素,反而影響其溶栓作用,需加小心。蝮蛇抗栓酶如用量過大,則會出現出血傾向。

23.5常用藥物

玻璃酸酶(透明質酸酶)

(適應證)能水解注射部位的黏多糖(玻璃酸),促使局部積C的藥液、滲出液或血液的擴散,消除有關的炎症反應。

(不良反應)個別情況下可致過敏反應,包括瘙癢、蕁麻疹以及其他較嚴重的過敏反應;逾量注射可致局部水腫、過敏表現、紅斑、惡心、嘔吐、頭暈、心跳加速和血壓下降等。應及時停藥,並采取支持性治療。急救可應用腎上腺素、皮質激素和抗組胺藥等。

(注意事項)

(1)對孕婦用藥的安全性尚未肯定。

(2)是否進入乳汁尚未肯定,哺乳期婦女應慎用。

(3)有導致感染擴散的危險,不得注射於感染炎症區及其周圍組織。其他部位有感染者應慎用。

(4)惡性腫瘤患者禁用,以防止本品促進腫瘤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