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病理標本的固定和取材(1 / 3)

病理活檢標本的及時固定和正確取材對於臨床病理學診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要想做出正確的病理學診斷,首先必須盡可能地保存好組織和細胞處於原始生活狀態下,以盡可能真實地反映病變的本質。病理標本必須經及時固定後才能製備出染色鮮豔、圖像清晰的組織切片,其對於病理診斷的準確性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病理標本必須及時固定的原因在於:①新鮮的組織細胞內含有蛋白分解酶,可分解蛋白質,引起組織自溶;②細菌的繁殖可導致組織腐敗,破壞組織的形態結構;③固定可使細胞內蛋白質、脂肪、糖和酶等各種成分凝固成不溶性物質,保持其原來的形態結構;④固定後組織細胞中各種成分發生凝固及沉澱,經染色後其具有不同的折射率,形成光學上的差異,有利於對其進行觀察和鑒別;⑤固定劑具有硬化作用,組織經固定後發生硬化,有利於切片;⑥組織中的不同成分經固定後對染料具有不同程度的親和力,其染色後顏色更加鮮豔,圖像更加清晰。為了達到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的放矢地選擇適當的固定液對於獲得最佳的固定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常用的固定液

(一)甲醛(formaldehyde) 價格便宜,固定效果好,為最常用的固定液。目前市場所售甲醛原液的濃度為37%~40%,又稱為福爾馬林。現使用的10%的甲醛,是由10 ml甲醛加90 ml的水配製而成,其實際濃度為4%。甲醛固定液的優點為:對組織的穿透力強,固定均勻,引起組織收縮較小,對脂肪、神經及髓鞘的固定效果好,也可固定高爾基體、線粒體,並可保存糖,使肝糖原變成微細的顆粒團。經甲醛固定後的標本,細胞核染色甚佳。

(二)中性甲醛 其固定效果要優於甲醛。中性甲醛配方為40%甲醛溶液120 ml、蒸餾水880 ml、磷酸氫二鈉4 g、磷酸二氫鈉13 g、其pH值為7.0。

(三)乙醇 又名酒精,易被氧化為乙醛,再變為醋酸,所以不能與鉻酸、重鉻酸鉀、鋨酸等氧化劑混合。乙醇具有使病理標本硬化、固定、脫水等作用,其使用濃度為80%~90%。如要證明組織內含有尿酸鹽結晶和糖類等物質則可用100%的乙醇進行固定。但乙醇滲透組織的能力較弱,其雖能使白蛋白、球蛋白和核蛋白沉澱,但核蛋白沉澱後能溶於水,所以使用乙醇不利於對染色體進行固定,經乙醇固定後的組織,其細胞核著色不良。乙醇可溶解脂肪及類脂質,並可溶解血紅蛋白和損傷色素。因此,如要證明細胞內存在脂肪、類脂質及色素,則標本不可用乙醇進行固定。使用高濃度的乙醇進行固定,可使組織硬化變脆,使組織明顯收縮,而使用70%的乙醇則可較長時間地保存組織。

(四)Bouin液 由苦味酸飽和水溶液75 ml、40%甲醛溶液25 ml、冰醋酸5 ml配製而成。其滲透力強,對組織固定均勻,很少使組織收縮,染色效果好,不會使組織變硬、發脆。經Bouin液固定後的組織經水洗12小時或經70%~80%的酒精洗滌,可加速清除固定後組織塊上的黃色。

(五)其他固定液 除了上述固定液以外,其他固定液尚有Zenker液、Helly液、Müller液及Carnoy液等。

二、標本固定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為了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充分地對組織進行固定,以最大限度地保存組織的良好形態和結構,在固定之前首先應將病理標本按一定的方向切開,以利於固定液盡快地穿透和滲入組織內部。病理標本切開後應盡可能保持標本的完整性,盡可能充分地暴露和顯示標本的病變,以便於觀察和取材。病理標本在固定過程中的處理可以遵循以下一些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