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 何處而從(1 / 2)

PS:看《人生感想》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戰爭,一個多麼遙遠而又貼近的名詞,我們都了解它的意義。侵略與掠奪。在我眼中,戰爭是不分好壞亦或是對錯。在戰爭中的人們渴望和平,但是在和平之中的人們卻高呼著:“不懼戰爭”的口號,是否真的珍惜我們如今難得的和平。

戰爭的起因是什麼,來自於人內心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這並不是我對戰爭行為所進行的美化。或許你有所不信,但是確不是我個人的泛泛而談。阿道夫希特勒的第三帝國,當年的協約國,作為德國法西斯,他們在我們的眼中是可怕而又厭惡的存在,而實際上,他們當時喊出的口號是:“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聽起來難以想象,為什麼德國需要“地盤”?其實不難理解,與如今的日本一樣,日本的土地資源太少,礦產資源也太過貧乏,在如今高速發展的今天,他們需要不斷引進外國進口的產品來供應本國,如此一來,他們成為強國的夢想就化作泡沫般四散飛逃。如你我所知,每個國家都希望變得強盛,無論是在於地位,亦或是其他的什麼,哪怕是虛榮與進取心,也會讓人們對更美好的生活趨之若附。日本的軍國主義,來自於資本主義的危機,經濟大危機,讓人們開始恐懼未來,恐懼生活,從此開始對於他人的事物起了念頭,想通過掠奪來讓自己的人過上好日子。如你所見,當阿道夫希特勒的車開回柏林,人們用鮮花鋪滿了他的道路,為何?在你的印象中,所謂的侵略者,就一定是會萬人唾罵?不,實際上,在本國人麵前,這是他們的快樂。一個國家,侵略了別國,獲得了更多的資源,他的人民過的更好,這就是他的理由了。為了讓人民過的更好,然而,戰爭這種做法,給別國的人民,帶來的是毀滅性的災難。侵略與反侵略。無關好壞,不過是兩個爭風吃醋的小孩,互相瞪著圓圓的眼睛。迫切地看著對方手中得糖果,罷了。

然而,從古至今,戰爭的確是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哪怕是古代的希波戰爭,到現代的一係列戰爭。一個國家的人進入另一個國家,相互之間融合與交流。總能有些許進步,無論是對於哪一方來說。如同拿破侖對於反法聯盟的多次抗爭,多次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對資本主義的發展起到了絕對的推動作用。而對於中國來說,如果沒有所謂的日軍侵華,我們可能如今還在於滿清的閉關鎖國,就算外國不來侵略我國,難道我們就真的能過上好日子了麼?暫且不論日軍對於中國所犯下的滔天大罪。就算是封建社會,冤假錯案,誅連九族,包青天不過是人們想象中的願望罷了。中國五千年的曆史,是啊,五千年,難道五千年的發展,就僅僅隻能滿足人們的溫飽嗎?醒醒吧人們,如今不是我們一味讚揚中華曆史悠久的時候了,世界上的黑暗,戰爭,並不是教育局的人們,讓我們中國的孩子避開,就能回避的,他們將所謂的血腥暴力,都拒絕。好的,你告訴我,如果我們的孩子們,真的那麼善良。我們能殺害牛。羊。雞。魚。等等我們所日常吃的麼?戰爭,來自於更高的訴求。而死亡,無處不在。是的,它必須存在,這個世界是一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世界。弱小的苟且偷生,強大的隻手遮天。公平不過是句謊言。就種族方麵而言,我們人類站在了最高層,統治了其他的一切,從未將植物,動物的生命放在眼中,這何嚐不是一種血腥與殘忍。。。顯然我個人的感悟抒發最終變得無比亢長,現在讓我們切回正題。正是因為日軍侵華給我們帶來了磨難,帶來了考驗,正所謂亂世出英雄,我們遭受了苦難,承受了苦難,苦難將東方雄獅從睡夢中喚醒,我們努力工作,努力學習,拚命才有如今成就。日軍的侵略何嚐不是警示洪鍾。我們不能在沉淪中喪失自己。出於一個強者的不屑,或者是驕傲,他不會對於弱者下手,然而弱者,若是自暴自棄,就永遠都是弱者了。我並非為戰爭作任何辯解,我隻是在述說一個現實,日軍給中華帶來苦難,我們可曾想,中華泱泱大國,被一個小小的日本,搞得烏煙瘴氣,是否是我們的無能與腐敗。這腐敗的滿清政府,最終毀滅,未嚐不是一件好事。而真正的中華,重新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