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內科各係統常見病診斷與預防——消化及呼吸係統病診斷與防治(1 / 3)

第一節消化係統常見病的診斷與預防

一、急性胃炎

病因

1.食入過冷、過熱或過於粗糙的食物及暴飲暴食等。

2.飲用烈酒、濃茶及香料,服用某些藥物如阿司匹林、強的鬆、利血平、抗癌藥物、腎上腺皮質類固醇等。

3.食入不潔或變質食物,造成微生物感染或細菌毒素亦可導致胃炎的發生。

4.過敏性反應,過敏物質有蛋類、魚、蝦及某些藥物等。

當以上因素刺激胃粘膜時,可因胃粘膜的屏障遭受破壞,氫離子比正常時會增加,而直接損傷胃粘膜的表麵細胞,使粘膜的再生力下降。強烈的精神刺激亦可使胃酸分泌增多或胃粘膜的局部血液循環發生障礙,造成胃粘膜的抗酸力下降,從而導致胃炎的發生。

症狀

急性胃炎最常見的症狀是腹痛。腹痛一般在進食後數小時或l天左右發病,常伴有惡心、嘔吐和食欲減退。胃粘膜有糜爛時,可並發小量或大量出血,如進食細菌汙染的食物則可出現發熱、畏寒、頭痛等中毒症狀及急性腸炎症狀,其中以腹瀉、腹脹為明顯。頻繁嘔吐或大量水瀉時,則可出現脫水和休克。

防治

1.病人應臥床休息。禁食8~12小時,惡心嘔吐停止後可以吃流質食物。

2.腹部疼痛時可熱敷,劇烈時可口服顛茄合劑10~20毫升或阿托品0.5毫克。

3.腐蝕性胃炎者可飲牛乳、蛋白及豆腐類以保護胃粘膜,減輕胃粘膜的損傷。

4.對症治療:嘔吐時可服胃複安或者嗎丁啉。酸中毒時,可補充堿性液體。適當給予5%碳酸氫鈉。一般情況下,不使用抗生素,但必要時可選用:①氟呱酸;②黃連素;⑧慶大黴素。

5.嚴重者,如並發穿孔、脫水明顯、血壓偏低者,應送醫院急救。

6.病人在應用抗酸藥物和胃舒平、氫氧化鉛等藥物時,不要同時應用性質相反的酸性藥物或食物,以防抵消藥物治療作用。

7.治療其他疾病,須用對胃粘膜有刺激的藥物時,病人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以防長期應用使胃粘膜受到嚴重損害。

8預防常識:(1)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爛、變味食品。(2)禁止暴飲暴食,以免增加胃腸負擔,飲食要有規律,做到定時進餐。

二、慢性胃炎

病因

急性胃炎反複發作可以發展成慢性胃炎。但多數慢性胃炎病人並無急性胃炎的病史。因此,急性胃炎並不是慢性胃炎的常見原因。飲食不定時,生活無規律,饑飽不均,進食粗糙未充分咀嚼以及吃刺激性強的酸、辣、燙、冷食物及香料等,均可刺激胃粘膜引起炎症。烈酒、濃茶、咖啡、過度吸煙等也對胃粘膜有刺激。胃幽門括約肌功能不全,引起十二指腸液反流入胃,十二指腸液含膽汁,膽汁與胃粘膜接觸可破壞胃粘膜屏障,引起炎症反應。此外,胃酸缺乏、營養不良及身體各部位的慢性病如腎炎、心力衰竭、肝硬化、糖尿病和機體免疫功能失調等均可能引起慢性胃炎。

症狀

1.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疼痛和飽脹、無規律的上腹隱痛,進食後加重,伴惡心、暖氣、食欲不振、反酸等症狀。萎縮性胃炎還可出現乏力、消瘦、貧血、腹瀉及舌炎。

2.多數病人有黃、白色厚膩舌苔,上腹部可有壓痛。少數病人消瘦、貧血。

防治

1.消除病因:如去除感染病灶,戒煙、酒,避免飲濃茶和服用對胃有刺激的食物或藥物。

2.藥物治療:西藥中製酸劑:硫糖鋁、胃舒平、樂得胃;助消化劑:1%稀鹽酸、胃蛋白酶合劑;抗生素如黃連素、鏈黴素等。中藥如:胃舒寧片、香砂養胃丸、調胃舒肝丸等。

3.手術治療:慢性胃炎病人,一般不采取手術治療,但是,對伴有重度異型增生的慢性胃炎,經嚴格藥物治療後,病理組織複查證明無改善,甚至發展嚴重,或者已懷疑為早期癌變的病理改變時,應作手術切除治療。

慢性胃炎與胃癌間的關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病人約2%~3%可以癌變。可能通過上皮異型增生的變化發展成癌。此過程需經數年或數十年。異型增生可由炎症所致,治療後可以恢複,但對重度病症,除積極治療外,應定期複查,警惕發生胃癌。

三、便秘

病因

便秘是指大便次數減少或糞便幹燥難解,一般48小時無排便。老年人、缺少運動者、產婦、長期臥床者易發生便秘。

1.排便動力缺乏,如膈肌、腹肌及提肌力下降、平滑肌衰弱等。

2.腸道受刺激不足,如胃與腸之間的通道發生梗阻時,進腸食物過少,或者食物過於精細,以及吃蔬菜較少等情況均可發生便秘。

3.腸粘膜的應急力下降,如在一些腸道炎症的恢複期,腸粘膜對刺激的敏感程度降低。

4.直腸肛門疾病,如肛裂、痔瘡等。

5.排便反射消失,如肛門括約肌發生痙攣,直腸粘膜充血等時,其敏感性降低。

6.腸內容物運送受阻,如腸梗阻等。

症狀

病人表現為大便幹結,並感排便費力。有些患者可同時出現腹瀉、腹脹、惡心、食欲不好、全身無力以及頭昏、頭痛等感覺,有時在自己小肚子偏左側可摸到包塊(即糞便)及發生痙攣的腸管。其中,熱秘者,兼見小便短赤,心煩身熱口苦,苔黃。氣秘者,兼見噯氣、脘腹痞悶。氣虛者,雖有便意而臨上廁所時卻乏力,難於排出,便後疲乏,肢倦懶言。血虛者,心悸眩暈,麵唇色淡。冷秘者,兼見手足不溫,喜熱怕冷。

防治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六欲刺激。培養定時上廁所的習慣。

2.生活起居要有規律,衣食住行應隨季節、環境及時變更。避免久坐少動或過度勞倦,宜多活動以流通氣血。

3.食物不宜煎炒太過,酒醇辛辣應盡量減少,以免胃腸積熱而成熱秘。亦不可過食寒涼生冷,免致冷秘。宜多食粗製麵粉、大米及芹菜、菠菜、韭菜、水果等。應多飲開水,也可每日一杯酸牛奶,或每天清晨飲一杯淡鹽水。

4.食療法可采用:①冰糖燉香蕉:香蕉兩支,去皮加冰糖適量,隔水蒸,每日兩次,尤適用於疾病恢複期產生便秘的患者。②菠菜粥:菠菜、粳米各100克,先將洗淨菠菜放沸水中燙半熟,取出切碎,放入已煮熟的粳米中煮沸即可食用,每日兩次,對習慣性便秘尤佳。

5.家庭用藥:甘油或石蠟油,每次10~30毫升,睡前服用(不宜久服)。或蓖麻油、大黃片、番瀉葉等中藥。還可以煮五仁粥:芝麻、鬆子仁、胡桃仁、桃仁(去皮煎炒)、甜杏仁各10克,五仁混合碾碎,入粳米200克,共煮稀粥,加白糖適量,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何首烏粥:何首烏50克,以砂鍋煎取濃汁去渣,入粳米l00克,大棗3枚,冰糖適量同煮為粥。(注:服藥期間忌食蔥、蒜、蘿卜、豬肉、羊肉等)。

6.有便秘習慣者,不可一味經常服用瀉藥或灌腸來解決。少用或不用可以引起便秘藥物:如阿托品、氫氧化鋁等。

四、急性腸炎

病因

1.常因飲食不當、暴飲暴食或進食有刺激性、生冷及腐敗汙染食物等因素引起。

2.腸道感染,如常見的沙門氏菌、大腸杆菌、變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感染。

3.全身性感染,如傷寒、副傷寒、肝炎及敗血症等。

4.藥物所致,如水楊酸製劑、砷、汞及瀉藥等。

症狀

1.細菌性痢疾

全身中毒症狀較明顯,大便次數較多,含較多粘液及血,有裏急後重。大便常規檢查可有紅、白細胞及膿細胞和巨噬細胞等。

2.阿米巴痢疾

大便呈果醬色,也有裏急後重(即便意很急但上廁所後又無便或極少一點),糞便檢查可有阿米巴滋養體或包囊。

3.潰瘍性結腸炎

腹瀉頻繁、解膿血便,可有裏急後重,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潰瘍。

防治

1.西醫治療。一般采取降溫止驚、解痙攣止痛。口服補液以預防脫水,治療脫水。重症治療:如中毒性痢疾應從糾正微循環障礙入手,可用血管擴張劑加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以減輕中毒症狀。腦水腫者可進行脫水治療。可服用抗菌藥物:如氟呱酸、磺胺嘧啶、複方新諾明等。

2.中藥治療要辨證論治。中醫把急性腸炎分濕熱痢疾、寒濕痢疾、疫毒痢疾。根據症狀不同而用藥不同。原則是濕熱痢疾以清熱利濕、理氣止痛為治法,寒濕痢疾以散寒利濕、調理氣血為治法,疫毒痢疾以清熱解毒、瀉火開閉為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