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即而來的事情卻讓各方大跌眼鏡。
西北幅員遼闊,人口稀少。朝廷派來的官員並不像中原那樣齊全,總有那麼一些事情處於三不管的狀態。而那些當地官員不知細故,還把秦文鳳這麼一個有名無實的“大官”當成祖宗一樣的供了起來。
這秦文鳳許是在基層廝混久了,對律法上的空白了如指掌,再“結合”一下西北的現狀,就開始了大肆盤剝。
就這樣,原本荒蕪的西北居然被這麼一個其貌不揚的胖子搜刮出大量的財富。承運的權貴們似乎也是看出了這其中的“機會”。紛紛向秦文鳳拋出橄欖枝,秦文鳳照單全收,左右逢源。
這種讓人眼紅的取財之道自然不可能讓他這麼一個幾乎毫無根基的胖子獨享,即便這西北的利益除了他其他人很難發掘出來,胖子深知其中利害,花費海量的錢財喂飽承運的那些吸血鬼。
原本沒有根基的秦文鳳“根基深厚”。承運幾乎所有的達官顯貴都從西北分了一杯羹。
當然這麼做也有不小的副作用,那就是三年前西北的災荒,也就是那場讓楊封流離失所的災荒!原本西北民眾就是艱難度日,被秦文鳳帶來的各種苛捐雜稅搞的民不聊生,本來就非常脆弱的生存平衡驟然打破。
災荒?哼哼,擺在皇帝幾案前的奏章裏就是這麼說的,皇帝清不清楚事情原委不得而知。隻聽說聖上龍顏震怒,殺了西北一大批官員,卻又剛好“漏過了”秦文鳳。不用說自然是承運的那些官員從中運作,而皇帝卻變相幫了秦文鳳一個忙,那些礙手礙腳的官員死的差不多了,他這個“西北轉運使”的職權範圍也就更大了。
當然,好不容易西北恢複了元氣,胖子的盤剝力度也大大減小,盡管還是民間一害,卻沒有到再次爆發饑荒的程度。利益少了,但是這個秦文鳳的目的已經達成,他現在的權勢,西北無人能出其右。
除卻兵權,秦文鳳的權勢已經可以稱得上是“西北王”了。別看他對啟淵低聲下氣,也隻是做做表麵功夫。胖子的人生有這麼兩個信條:不得罪軍方,不惹惱皇帝。這些也是能讓他在西北風生水起,根基深厚的緣由。
整整三年,楊封無時無刻不在詛咒這個胖子,雖然僅僅是三年前遠遠的看過一眼,就算是化成了灰,楊封也相信自己能認得出這個殺千刀的胖子。至於啟淵,撇開老爺子平生為人正直不談,啟淵也吃過這胖子的苦頭。饑荒的出現導致大周邊防不穩,使蠻族有機可乘。眼看那麼多自己幸幸苦苦帶出來的兵戰死沙場,還是因為這麼一個中飽私囊的貪官,啟淵恨不得將這個看似油滑的胖子挫骨揚灰。
雖然是軍人,啟淵也是官員,自然懂得一些為官之道,這胖子身後的利益關係錯綜複雜……如果自己一怒之下殺了他,後果無法想像。畢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帝也“不敢”殺了秦文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