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尊者又帶著師徒四人到珍樓寶閣下麵,還是問唐僧要東西。三藏沒得東西送,就喊沙僧把紫金缽盂拿出來,雙手捧著說:“弟子真的是又窮路又遠,沒準備啥子禮物。這個缽盂是唐王親手給我的,讓我沿路化齋用。現在特別獻給你們,表示一點兒心意,希望尊者不要嫌棄,把這個收下,等我回朝廷給唐王說了,肯定有重謝。隻求把有字的真經給我們,才不辜負皇上的欽差任務和我們這遠路的辛苦。”阿儺接了缽盂,微微地笑。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廚師,看閣的尊者,有的笑他不要臉,有的彈他腦殼,有的扯他嘴巴,一個個笑著說:“不害羞!不害羞!要東西才傳經!”一會兒就把他臉皮羞得皺起來了,但是他還是拿著缽盂不放手。伽葉這才進閣選經,一本本查給三藏,三藏說:“徒弟們,你們都好好看一下,莫像上次一樣。”他們三個拿一卷看一卷,都是有字的。傳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是一藏的數目,收拾好馱在馬上,剩下的裝了一擔,八戒挑著。自己的行李,沙僧挑著。行者牽著馬,唐僧拿著錫杖,按了按毗盧帽,抖了抖錦袈裟,這才歡歡喜喜地到如來佛祖麵前。就像這樣:
“大藏真經味道甜,如來造得很精細。要曉得玄奘爬山好辛苦,可笑阿儺愛錢不要臉。之前沒搞清楚多虧了古佛,後來拿到真的才安心。到現在可以得意地傳回東土,大家都能沾光。”
阿儺、伽葉帶著唐僧來見如來,如來坐在高高的蓮座上,讓降龍、伏虎兩大羅漢敲響雲磬,把三千諸佛、三千揭諦、八金剛、四菩薩、五百尊羅漢、八百比丘僧、大眾優婆塞、比丘尼、優婆夷都請來,各個天、各個洞,福地靈山,大大小小的尊者聖僧,該坐的就登上寶座,該站的就在兩旁站著。一時間,遠遠地傳來天樂,仙音嘹亮,滿空中祥光層層疊疊,瑞氣重重,諸佛都來了,拜見如來。如來問:“阿儺、伽葉,傳了多少經卷給他們?一一道來。”兩位尊者就開始報:“現在給唐朝的:
《涅槃經》四百卷,
《菩薩經》三百六十卷,
《虛空藏經》二十卷,
《首楞嚴經》三十卷,
《恩意經大集》四十卷,
《決定經》四十卷,
《寶藏經》二十卷,
《華嚴經》八十一卷,
《禮真如經》三十卷,
《大般若經》六百卷,
《金光明品經》五十卷,
《未曾有經》五百五十卷,
《維摩經》三十卷,
《三論別經》四十二卷,
《金剛經》一卷,
《正法論經》二十卷,
《佛本行經》一百一十六卷,
《五龍經》二十卷,
《菩薩戒經》六十卷,
《大集經》三十卷,
《摩竭經》一百四十卷,
《法華經》十卷,
《瑜伽經》三十卷,
《寶常經》一百七十卷,
《西天論經》三十卷,
《僧祇經》一百一十卷,
《佛國雜經》一千六百三十八卷,
《起信論經》五十卷,
《大智度經》九十卷;
《寶威經》一百四十卷,
《本閣經》五十六卷,
《正律文經》十卷,
《大孔雀經》十四卷,
《維識論經》十卷,
《具舍論經》十卷。
藏經總共三十五部,從各部裏麵選了五千零四十八卷,傳給東土聖僧,留在唐朝。現在都收拾好了放在人和馬馱著的擔子上,專門來謝恩。”
三藏師徒四人把馬拴好,擔子放下,一個個合掌彎腰,朝上麵禮拜。如來對唐僧說:“這些經的功德,大得很,雖然是我們佛教的借鑒,實際上是儒釋道三教的源頭。如果到了你們南贍部洲,給所有眾生看的時候,不能輕視,不洗澡、不齋戒,就不能打開,要珍惜!因為這裏麵有成仙得道的奧妙,有創造萬物變化的奇妙方法。”三藏磕頭謝恩,表示一定遵守,然後又對佛祖恭恭敬敬地拜了三圈,誠心誠意地領了經走了。走到三山門,又一個一個地謝了各位聖人,這裏就不說了。
如來把唐僧打發走了之後,才散了傳經的會。旁邊觀音菩薩走出來,合掌對佛祖說:“弟子當年領了金旨到東土找取經的人,現在已經成功了,總共花了十四年,也就是五千零四十天,還少八天,不符合藏數。希望世尊早點讓聖僧回東土再回西天,要在八天之內,這樣才符合藏數,我也好交回金旨。”如來很高興地說:“你說得對。”就喊八大金剛,吩咐道:“你們快點施展神威,送聖僧回東邊,把真經傳過去後,就引聖僧回西邊,必須在八日之內完成,不要耽擱了。”金剛馬上就去追唐僧,喊道:“取經的,跟我來!”唐僧他們幾個身子一下子變得輕健得很,飄飄蕩蕩地跟著金剛,駕著雲就飛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