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節[聖人常無心]
聖人常無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譯文】
聖人常常是沒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為自己的心。對於善良的人,我善待於他;對於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他,這樣就可以得到善良了,從而使人人向善。對於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對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這樣可以得到誠信了,從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聖人在其位,收斂自己的欲意,使天下的心思歸於渾樸。百姓們都專注於自己的耳目聰明,有道的人使他們都回到嬰孩般淳樸的狀態。
【小處方】
直心行善,入於造化之源,不計較眼前的利害,此是真積德。
大道無私,隻要讓開,天理自然彰顯,灑落工夫就此做去。
渾默之智,翕合其心,能止能觀,萬物自在自得。
放棄了權利的自我,心中常有別人,這樣才能有一超越的大我。
第五十節[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於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
人始出於世而生,最終入於地而死。屬於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屬於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些,卻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奉養太過度了。據說,善於養護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凶惡的犀牛和猛虎,在戰爭中也受不到武器的傷害。犀牛於其身無處投角,老虎對其身無處伸爪,武器對其身無處刺擊鋒刃。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
【小處方】
生命的特質就是它自己有他的生、他的命,因此不能太奢求,也不能太用心,要渾默些、放得下,往往好過活。
生命、生命,有生,有命,生是創造,命是限製,正視命,才有得生。
藏其殺機,不如消化殺氣,化得了殺氣,就可以無死地,就可以保生。
處所情境就是天地,有天有地,便是道理,便是生命之所寄。
第五十一節[道生之]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譯文】
道生成萬事萬物,德養育萬事萬物。萬事萬物雖現出各種各樣的形態,環境使萬事萬物成長起來。故此,萬事萬物莫不尊崇道而珍貴德。道之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珍貴,就是由於道生長萬物而不加以幹涉,德畜養萬物而不加以主宰,順其自然。因而,道生長萬物,德養育萬物,使萬物生長發展,成熟結果,使其受到撫養、保護。生長萬物而不居為己有,撫育萬物而不自恃有功,導引萬物而不主宰,這就是奧妙玄遠的德。
【小處方】
存在的事物必有其根源,必有其本性,根源叫道,本性叫德,如其根源、本性,就叫道德。
不要在末端的事勢用工夫,而要在根源的本性上好好生長。
道理、道理,因道成理,事勢、事勢,因事成勢。道理優先,事勢在後。
用認知去定住,用智慧去觀照,用德性去成全,用大道去銷融。
第五十二節[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複守其母,沒身不殆。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見小曰明,守柔曰強。用其光,複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譯文】
天地萬物本身都有起始,這個始作為天地萬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認識萬物,如果認識了萬事萬物,又把握著萬物的根本,那麼終身都不會有危險。塞住欲念的孔穴,閉起欲念的門徑,終身都不會有煩擾之事。如果打開欲念的孔穴,就會增添紛雜的事件,終身都不可救治。能夠察見到細微的,叫做“明”;能夠持守柔弱的,叫做“強”。運用其光芒,返照內在的明,不會給自己帶來災難,這就叫做萬世不絕的“常道”。
【小處方】
回到本源,一切就好處理,一切危險都可以度過。
打開感官、開啟執著,心向外奔馳,這世界一時間美麗起來;但很快就得衰頹。
常道是有往有複、有來有去的,一個存在事物能如此出入自得,那也就合乎道了。
亮光照人而懾人,靈明照人而自照,因為自照,所以明白動人。
第五十三節[使我介然有知]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徑。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竽。非道也哉!
【譯文】
假如我稍微地有了認識,在大道上行走,唯一擔心的是害怕走了邪路。大道雖然平坦,但人君卻喜歡走邪徑。朝政腐敗已極,弄得農田荒蕪,倉庫十分空虛,而人君仍穿著錦繡的衣服,佩帶著鋒利的寶劍,飽餐精美的飲食,搜刮占有富餘的財貨,這就叫做強盜頭子。這是多麼無道啊!
【小處方】
不要以為平坦無奇,就沒什麼,要知道沒什麼,那才能入於大道之門。
那些有權有力的人,總在曆史的浪頭上,浪生浪死,沒幾個可以成為中流砥柱的。
小草的哲學是:小人物,但生命卻是莊嚴的;大人物可能恰好相反。
大道在平正無奇,不在華麗文彩。
第五十四節[善建者不拔]
善劍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以祭祀不輟。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譯文】
善於建樹的不可能拔除,善於抱持的不可以脫掉,如果子孫能夠遵循、守持這個道理,那麼祖祖孫孫就不會斷絕。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身,他的德性就會是真實純正的;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家,他的德性就會是豐盈有餘的;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鄉,他的德性就會受到尊崇;把這個道理付諸於自邦,他的德性就會豐盛碩大;把這個道理付諸於天下,他的德性就會無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來觀察別身;以自家察看觀照別家;以自鄉察看觀照別鄉;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觀照天下。我怎麼會知道天下的情況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小處方】
大道之治重在如其所如,觀複其身,讓他自己生長。
觀是對比而視,是清靜的觀賞,是如其所如的讓它生長。
能放得開,他才能生長,給他天地,比給他什麼都重要。
不必太關心他,把關心轉成開心,開開心心的,自在的生長。
第五十五節[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譯文】
道德涵養渾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嬰孩。毒蟲不螫他,猛獸不傷害他,凶惡的鳥不搏擊他。他的筋骨柔弱,但拳頭卻握得很牢固。他雖然不知道男女的交合之事,但他的小生殖器卻勃然舉起,這是因為精氣充沛的緣故。他整天啼哭,但嗓子卻不會沙啞,這是因為和氣純厚的緣故。認識淳和的道理叫做“常”,知道“常”的叫做“明”。貪生縱欲就會遭殃,欲念主使精氣就叫做逞強。事物過於壯盛了就會變衰老,這就叫不合於“道”,不遵守常道就會很快地死亡
【小處方】
柔性的顛覆比起剛性的鬥爭,有力量多了。他的力量在於真實的生長。
體會自然大道的和氣,和氣是如其所如的喜怒哀樂,並不是無喜怒哀樂。
柔性的堅持,骨弱筋柔而握固,因為此中有一大道的生命力在裏麵。
和諧,不破裂、不迫切,讓他來、讓他去,他來來去去,就停在那裏了,這叫做常態。
第五十六節[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譯文】
聰明的智者不多說話,而到處說長論短的人就不是聰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竅,關閉住嗜欲的門徑。不露鋒芒,消解紛爭,挫去人們的鋒芒,解脫他們的紛爭,收斂他們的光耀,混同他們的塵世,這就是深奧的玄同。達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經超脫親疏、利害、貴賤的世俗範圍,所以就為天下人所尊重。
【小處方】
不要把自己放在一線之兩端來思考,而要得環中,應無窮。
因玄故妙,拉成一長遠的辯證曆程,幽深而識其和同,因為和同故知其妙。
打扮的光鮮亮麗,一但習慣,那你就得花許多時間去維護它;回到樸素之地,它會自然生長。
每天要插一盆漂亮的花,不如長久種一株會生長的花。不要隻重生命的表象,要重視生命的本體。
第五十七節[以正治國]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諱,而民彌貧;人多利器,國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盜賊多有。故聖人雲:“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
【譯文】
以無為、清靜之道去治理國家,以奇巧、詭秘的辦法去用兵,以下擾害人民而治理天下。我怎麼知道是這種情形呢?根據就在於此:天下的禁忌越多,而老百姓就越陷於貧窮;人民的銳利武器越多,國家就越陷於混亂;人們的技巧越多,邪風怪事就越鬧得厲害;法令越是森嚴,盜賊就越是不斷地增加。所以有道的聖人說,我無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靜,人民就自然富足;我無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樸。
【小處方】
台灣俗彥說嚴官府出厚(多)賊,人為的戮力控製,不如自然無為的調劑。
把理想的堅持掛搭在意識型態的執著上,可能生出很大的力量,但破壞性的力量將極為可怕。
自然無為吧。不用擔心,隻要用心、關心,寧靜、無擾、無貪,一切會有進境的。
用其機,不如渾其機;用其心,不如渾其心;渾樸自然,任天無為,就是藥方。
第五十八節[其政悶悶]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複為奇,善複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譯文】
政治寬厚清明,人民就淳樸忠誠;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裏麵;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裏麵。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呢還是幸福呢?它們並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變為邪的,善忽然轉變為惡的,人們的迷惑,由來已久了。因此,有道的聖人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傷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小處方】
一種看不出來的生長力量,那是最值得學習的。這叫默運造化。
一直擔心禍福的問題,不如真正的回到自身來體會體會,凡是能回到自身的,就是有福之人。
原則立了之後,便要歇手;歇手才能走出自己的新生命。
要照亮人,但可不要讓別人眼睛都睜不開,什麼都看不到,隻是一片漆黑。
第五十九節[治人事天]
治人事天,莫若嗇。夫唯嗇,是謂早服;早服謂之重積德;重積德則無不克;無不克則莫知其極,莫知其極,可以有國;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根深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譯文】
治理百姓和養護身心,沒有比愛惜精神更為重要的了。愛惜精神,得以能夠做到早做準備;早做準備,就是不斷地積“德”;不斷地積“德”,就沒有什麼不能攻克的;沒有什麼不能攻克,那就無法估量他的力量;具備了這種無法估量的力量,就可以擔負治理國家的重任。有了治理國家的原則和道理,國家就可以長久維持。國運長久,就叫做根深祗固,符合長久維持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