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謝淩風全程參與了接待活動,並在會議室裏向縣領導一行做了聲情並茂、條理明晰、言之有物的彙報,讓領導們滿意而歸。
當時的情景至今讓他念念不忘,曆曆在目。
《史記》記載了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年輕時看到始皇帝出巡的感歎:
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高祖常繇鹹陽,縱觀,觀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當如此也!”
當時陳書記視察學校的場景就已經讓謝淩風印象深刻,何況始皇帝出巡乎。
隻是這件事怎麼與謝淩風借調縣委政研室有關,讓他百思不得其解。
老校長結合林局長的訊息分析,陳書記是九月份才履新平城的,可是沒多久就貌似對政研室的工作不大滿意,於是責成他們整改。
再後來謝淩風借調政研室之後,這才知曉個中詳情。
原來陳書記幾次閱讀了政研室提交的調查報告之後,非常不滿意,嚴厲的批評了政研室的工作。之後,政研室主任壓力山大,於是請教縣委辦主任。後者靈機一動,就建議前者,說既然既有人員的工作不大能滿足書記的要求,那能不能從外麵臨時借調一個能力強、氣質佳的新人過來,先用用再說。
所謂“舊不如新、推陳出新”不外如是。
縣委辦主任和政研室主任當時也是陪同陳書記一起調研平城中學的領導之二,返回縣委之後,陳書記曾經私下透露出對那個做專題彙報的年輕老師的欣賞之意,於是縣委辦主任當即就想起了謝淩風這個年輕人。
縣委政研室要借調一位轄區內的中學老師那還不簡單?
兩人一拍即合,隨即就向縣委組織部提出了借調的要求。
即使是縣委政研室借調,也要走組織程序。組織部先通知教育局,發了個商請借調的信函,然後由教育局向平城中學傳達商請借調的事宜。
從程序和原則上,這種借調人員,必須要得到當事人所在單位、主管部門的同意,更要征求當事人本人的意願,不能強求。
一般而言,除非當事方腦瓜打鐵,甚少有拒絕的情況發生。
政府部門臨時借調教育機構的老師,這種現象在各地屢見不鮮,就是省級部門,也會經常借調所在地高校知名的專家學者,甚至邀請他們去做報告。
“淩風啊,雖然這次隻是借調,估計春節前就要返回學校。但有了這個經曆,對你以後的發展可是大大有利的,有機會甚至能讓你在上級領導麵前露臉,增加印象分,關鍵的時候一句話可頂你十分的努力。”
老校長殷殷叮囑。
至於學校的課程和班主任的職責,那都是小事,學校自會安排其他老師暫代。
這個地球離了任何人還不是照樣轉的好好的嘛。
所以不要把自己自視太高。
第二天,謝淩風照常上課,順便也給學生們透露了自己即將被借調的事情。
“年底借調完成我就會回來的!”謝淩風言之鑿鑿。
其實像這種從學校借調老師的現象在體製內屢見不鮮,大家也習以為常,並不會覺得奇怪,學校裏除了有少數教職員工會私下議論,透露羨慕嫉妒恨之外,並不會引起多大的漣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