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在人間,春在人心。這是我對新加坡更深層的感受。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與自然的關係。最終就是人與人的關係。”他們憑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勞創造了一個自然的春天,又創造了一個人間春天。那就是溫馨、和諧、安詳、和平、寧靜的社會生活。我想就是一個氣候再暖、風光再美的地方,如處於戰亂、動蕩不安之中,也會失去春意,令人心寒的。當年鬱達夫逃難新加坡時,不是也發出“茫茫大難愁來日,剩把微情付苦吟”的哀傷嗎?眼下在新加坡旅遊,最可意的就是有一種安全感。接待我們的新旅社的孫小姐一上車就自豪地告訴我們:“在新加坡不要擔心旅社房間被盜,逛街被偷。”千百年來“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中國人的夢,竟然在異國他鄉圓了。孫小姐還指著車窗外說:“這裏街上沒有乞丐,沒有流浪漢,沒有小攤販,也沒有警察。”我們一行人參觀訪問之餘,漫步街頭,注意觀察,對在這樣一個偌大的城市竟然看不到一個警察,無不感到驚訝!其實警察還是有的,不過位置“隱蔽”,你不犯事,沒人幹預;你要犯法,警察馬上撲過來,將你繩之以法。據說“全國有50多萬各種車輛,交警隻有200人,把交通管理得井井有序,司機從不擔心塞車”,真是難以想象的奇跡。人們說這是靠了現代化電子指揮係統的監視,嚴格處罰違犯交通規則的管理所致。我則更相信是靠了人們的文化素質的提高,公共道德意識的增強,人與物的相輔相成。孫小姐還給我們描繪了新加坡人家庭生活水準:“一個妻子、兩個孩子、三顆寶石、四個輪子、五個工作日、六位數存款、七十歲以上的生命。”這是多麼使人向往的優雅、富裕、文明生活的畫圖啊!他們靠自己的勞動創造了美麗的生活,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八十年代繁榮碩果,九十年代走向優雅。還建立起一個高度法治的國家,實現了法律麵前人人平等,法律裏麵人人自由,法律上麵沒有權威,治理成一個“平等而禮讓……清廉而節儉”的社會,形成了全體國民崇尚文明、務實、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雖然規矩多,但人們不感受到限製;各種處罰重,而人無怨言。法律保證了人們生活的安定,人與人和睦相處,以及個人自由和個人發展,保證社會高速度運轉。我很歎賞新加坡的自矜自誇的那種嚴厲秩序與輝煌繁榮的結合,既保持了秩序井然,也沒有其他資本主義社會那些無所不在的麻煩。恐怕這是中華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最優結合的結果。我想生活在新加坡的華人是最幸福的,他們在這裏不僅沒有膚色不同的歧視,而且以主人翁的姿態與其他種族的人平等而立。正如他們說:“我們承認自己是華人,但不是華僑,絕不是在別人的國土上,而是這個國家的主人。”我們這些中國來的觀光客同他們是同族不同國,如果說華人的根在中國土地上,那麼生長在世界各地的數千萬片枝葉中,要數新加坡這簇枝葉生長得最茂盛、最蓊鬱、最灼灼其華。
新加坡之春,使人人公平地享受一份陽光,一份雨露,一份和風,也使人人各樂其業,自奮自強,創造美好的生活,感懷係之,詩以記之:
春風無私複多情,
樹自蔥蘢花自紅。
裝點山河無限美,
平分秋色各崢嶸。
1999年5月於長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