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軍裝製服
長褲:褲腿可掖到靴子裏。騎馬的士兵配發鑲皮的馬褲。
軍上衣:有兩個胸袋和兩個襟袋,後腰部有兩個扣帶環,以佩戴皮帶。兩個衣領間有風紀扣,但多數情況下士兵不扣風紀扣,或僅用圍巾紮攏領口。
軍上衣口袋的使用:
內袋:大急救包。
右胸袋:小急救包,皮膚消毒劑(次氯酸鈣片劑,用於清洗被皮膚性化學武器汙染的皮膚表麵)。
左胸袋:士兵證
其他軍裝、軍褲口袋:信件、記事本、鉛筆、手帕、錢包和鑰匙等。
軍靴,帶鋼鞋掌皮底。這種軍靴很快被淘汰,因為鋼板在寒冷條件下會導致體熱的快速散失。
騎兵配發不帶鋼鞋掌的騎靴。裝甲車輛乘員配發不帶鋼鞋掌的軍靴,以避免在金屬陳體表麵上行走時打滑。山地部隊配發高幫登山-滑雪鞋,該鞋尖部和跟部裝有扣環,可掛裝滑雪板。1943年末開始,由於皮革材料短缺,步兵軍靴開始使用劣質皮革。除少數特殊用途外,不允許用稀缺的橡膠作為鞋底材料。
野戰便帽(船形帽):1943年7月起,船形帽被北非型帶簷便帽取代,軍官大簷帽的帽簷也改用皮革製。
帶帶扣的皮帶:軍官使用帶雙排扣眼的寬型皮帶。
冬裝:包括長大衣,灰綠色毛絨上衣、羊毛手套、羊毛包頭巾等。
在經曆了1941/42年東線痛苦的冬季之後,德軍開始重視冬裝的配發。新配發的冬裝包括套在製服外的夾克和冬裝褲,其中冬裝夾克設計思路新穎,可兩麵穿戴,一麵是白色雪地迷彩,另一麵是普通迷彩色。此外還有俄式毛皮冬帽,連趾手套以及棉衣和棉褲。配發的棉鞋在幹冷地區很有效,但一旦浸水則很難幹透。後備部隊優先配發了新式冬裝,而在東線的一線部隊則隻在與敵直接接觸(如鐵路保安部隊和反遊擊部隊等)時才配發新式冬裝。
2、單兵裝備:
(漢斯注:關於鋼盔和單兵裝具部分從略,具體內容可參閱論壇其他網友的譯作。)
由連輜重部隊攜帶的單兵裝備:
背囊:
每個士兵都有一個用於攜帶單兵裝備的背囊,材質為木架包裹防水布料。山地部隊和機械化步兵配有更實用的帶兩至三個外袋的野戰背包。背囊內可攜帶如下裝備:
一套內衣,換洗襪子。
毛巾,手帕。
背心或毛衣。
一雙便鞋。
肥皂和針線包。
鞋刷和鞋油,衣刷。
軍大衣、帳篷或軍毯可卷折後捆綁攜帶於背囊上。
班長、排長和連長的專用裝備:
地圖包。棕色或黑色皮革製,可攜帶地圖和文件,有色鉛筆,如必要還可攜帶製圖工具和測量儀器。
雙筒望遠鏡。主要是6x30,部分8x30,炮兵觀察員配有10x50望遠鏡。
信號口哨。
多用途指南針等
國防軍士兵的衣櫃
1、鋼盔2、背囊或背包、防毒麵具筒3、軍毯(在背包或背囊裏)4、帳篷及附件5、訓練服6、運動衣褲、毛衣7、內衣
8、毛巾、襪子、圍巾9、便帽10、大簷帽11、手套12、衣刷、清潔器13、餐具14、私人貴重物品櫃(可上鎖)15、盥洗用品16、文具書籍
17、洗衣袋18、擦鞋器、鞋油19、針線包20、武器保養工具、槍油、蠟燭21、工作服22、作戰服23、禮服24、大衣25、單兵敲和敲套
26、防化手冊和書套27、行軍靴28、便鞋和常鞋29、運動鞋30、刺刀和刀鞘31、皮帶32、毛巾33、彈夾包34、挎包
35、野戰餐盒、水壺
第五部分彈藥
步槍兵
每個步槍兵隨身攜帶45發步槍子彈,另外15發存放在配屬到排的車輛上,可依照命令取用。但實戰中士兵一般都攜帶60發步槍彈,如有可能還會在挎包中俄外攜帶一些子彈。1941年底前,每個步槍兵都帶有一個SmK(Spitzgescho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