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西部海灣,靠近赤道一帶是非洲的雨林帶,這一帶潮濕多雨,河流廣布,植被茂盛,物產豐富,很多黑人部落分布在這一帶。
早在幾年前,定海軍第二軍的艦隊就開始攻略非洲,除了在東部建立據點之外,主力部隊都彙聚在西部,特別是剛果河流域,有駐軍六千多。這些軍力當然不足又攻占整個非洲,但是在很多戰略要地上建立軍事基地和貿易點,以點帶麵,整個非洲已經被納入勢力範圍。
非洲總督府新設在剛果河口的納遠城,那裏不但是個軍事基地,還是奴隸貿易的中心。早在幾十年前的葡萄牙統治時期,每年就有數萬黑奴被賣到美洲去。
其實,最先從事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其後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都先後卷入到奴隸貿易活動中。在奴隸貿易的初期,歐羅巴人曾組織所謂的“捕獵隊”親自掠奴,偷襲黑人村莊,燒毀房屋,把黑人捆綁著押往停泊在岸邊的販奴船,往往一夜之間把和平寧靜的黑人村莊踏為荒無人煙的廢墟。
這種野蠻暴行,遭到了非洲人民的反擊。後來殖民者改變了方式,采取以槍枝、火藥誘騙某些沿海地帶的部落酋長,唆使他們向內地襲擊,挑動部落之間的戰爭,以便在交戰中俘虜對方部落的人,出賣給歐洲的奴隸販子。由於歐洲殖民者的挑動,這種部落間的“獵奴戰爭”始終沒有停止過。定海軍接掌非洲的時候,非洲各部落直接把奴隸送到定海軍設在河邊或者海邊的貿易點來交易,定海軍根本就不用親自上岸去捉人。
不過,現在運河已經打通,定海軍對奴隸的需求也相應地減少了。以後奴隸貿易將如何開展,還要劉致遠拿主意,這不,主持完運河通航儀式之後,劉致遠就親赴納遠城,主持奴隸貿易工作。
以前定海軍沒來之前,原來的歐羅巴殖民者在長期販賣黑人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一套一本萬利的“奴隸貿易製度”。他們販運奴隸一般都采取“主角航程”;販奴船滿載著“交換”奴隸用的槍枝彈藥和廉價消費品,從歐洲港口出發,航行到西非海岸,稱為出程;在西非海岸用貨品交換大批奴隸,然後橫渡大西洋,駛往美洲,稱為中程;在美洲用奴隸換取殖民地的原料和金銀,運回歐洲,稱為歸程。一次三角航程需要6個月,奴隸販子可以做三筆買賣,獲得100%到1000%的利潤。
主角航程隻適用於歐羅巴人,定海軍所從事的奴隸貿易,要進行相應的調整。劉致遠心裏早有計劃,他並沒有把黑奴運到美洲的打算。
“鄧軍長,羅先生在不在?”劉致遠檢閱完軍隊,向鄧子龍問道。
“可能是由於水土不服,羅先生近日突發瘧疾,所以不能來親迎軍帥。”
“羅先生病得重不得?”由於氣候等各方麵的原因,非洲大部分地區都不同程度地有某些傳染病流行,有些地區還比較嚴重,特別是瘧疾,最為普遍。
瘧疾,又稱為“打擺子”,是由蚊子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人們一旦感染了這種疾病,就會突然發冷、打寒戰,之後又發高燒、說胡話、神誌不清,若不及時治療,就會有生命危險。中國南方特別是氣候潮濕的地區很多人得這種病,這要是放在從前,人們對這種病毫無辦法,往往坐以待斃。
“並不是太重,在下已經派最好的軍醫負責症治,隻要好好調養,數日之內定能痊愈。”鄧子龍之所又如此肯定,是因為定海軍的軍醫醫術高超,藥學發達。在李時珍的主領下,醫學院現在不但能生產各種疫苗,還開發成功青黴素青篙素等等多種抗生素,特別是青稿素,是對付瘧疾的良藥,打一針就能痊愈。
另外,早在數年前,李時珍帶領醫學院周遊世界研究世界本草,在美洲考察的時候,從當地土著的口中得知一種叫金雞納樹的植物,是治療瘧疾的良藥。經過實驗研究,這種植物現在已經正式成為治療瘧疾的常用藥,這種藥出口到世界各地,已經成為醫學院創收的主要來源。
現在醫學院收入很高,不但不需要帝國的財政支持,還有盈餘的財政用又擴大規模,學員越來越多,下設的機構也越來越多,醫藥研究可又說是突飛猛進,以前很多不治的絕症,現在都被一一攻克。
“這就好,帶我去羅家看看吧。”劉致遠之所又如此關心羅洪先,主要還是因為這個人的身份實在是特殊。
羅洪先出身官宦之家,從小立誌要當學者。嘉靖五年(1526),羅洪先參加鄉試中舉人,嘉靖八年(1529)己醜科會試,殿試第一中狀元,資曆老學曆高。
當時明嘉靖迷信道教,求長生,政治極為腐敗。羅洪先看不貫朝廷的腐敗,即請告歸。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聯名上《東宮朝賀疏》冒犯嘉靖皇帝而被撤職。從此羅洪先離開官場,開始了學者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