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2章 官逼民反(1 / 3)

“黃公子,這一次多虧有你幫忙,要不然,我們還真籌集不到這麼多糧食。”戚繼光十分感激地說道,五十萬石糧食啊,整整裝滿了四十多條艚船。如果不是黃光升出糧又出船,隻怕這一次還不能成行。

要知道,東南水師已經被劉致遠的定海徹底地打殘了。現在,隻有十幾條小福船,用來護航都有困難,更別說是跟倭寇對戰了。所以,這一次運糧去台島,要避開倭寇肆虐之處,改由廣東出海。

幸好,黃家在經營官鹽的同時,還經營大米生意。當然,黃家在廣東一地並沒有這麼多的存糧,有很多是就地高價收購的。甚至有一部分還是地方官府的官糧,黃光升找到了當地的官員,行賄的同時還信誓旦旦地承諾半個月就將挪用的官糧給補上,這些官員才冒險將官糧給他。

短短的五天時間,黃光升就湊集到了五十餘萬石糧食,黃家的財力與影響力,可見一斑。

“戚大人,您這話就不對了,小女子也是出了大力的,您可不能隻謝我大哥。”說話的人是黃光升的妹妹黃天嬌,這個小妮子自幼就隨父四處打理生意,是個不愛紅裝愛財莊的主。

從十五歲起,她就親自打理徽興錢莊。隻三年的時間,錢莊生意蒸蒸日上。要不是有錢莊的財力支持,黃光升還真沒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湊集到二十多萬兩買糧的銀子。

“黃小姐說得對,這是本官疏忽了,現在鄭重地代東南百姓向黃小姐致謝。”戚繼光這些天四處求人,官架子早就磨光了。要不是黃光升答應幫忙,他現在還四處陪商人們喝酒呢。

“那個什麼定海軍也真是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嘛,他們為什麼偏要先拿好處再出兵呢?這不是趁火打劫嘛?真是的!”黃天嬌罵道。

“小妹,不懂不要亂說話。定海軍雖然是義軍,不過義軍也是要吃飯的,朝廷不給他們餉銀,他們一向都是自籌軍餉。現在,他們隻開口要一點糧食就答應為民而戰,也算是合情合理的要求嘛。咱們總不能讓人家餓著肚子上戰場吧?”黃光升說道。

“可是,他們要的也太多的。五十萬石糧食啊,這夠十萬軍隊吃兩年的了,他們定海軍有十萬人?”黃天嬌還是不依不饒地說道。

“我聽劉公子說,這些糧食不是為定海軍要的。他想移幾萬百姓上台島,所以要先為這些百姓備下半年的糧食。”任環解釋道。

“這個劉狂,本官一看見他,就知道他的野心不小。移幾萬百姓上台島,他就能在台島上自立為王了。”為了運糧隊的安全,廣東水師的俞大猷也帶水師為此護航。

本來,他並不想幫這個忙的,不過,一想到東南百姓,他就硬不起心腸。

“自立為王?!”任環搖了搖頭,靠在俞大猷的耳邊小聲地說道:“劉公子手掌傳國璽,自立為皇帝都不成問題,更別說自立為王了。可是,這麼長時間來,他一直沒有對外宣稱此事,想必,他對權位並不在意。俞大人在見到劉公子的時候,千萬別提權位正統之事,免得自做小人。”

任環已經細細地考究過了,那方玉璽真的是傳國璽。他知道俞大猷與劉致遠也是熟人,這才把此事告訴了俞大猷,免得見麵的時候有人再像上次的那個卓晚春那樣,說了不該說的話。如果總是被別人指為賊寇,劉致遠肯定不服氣。萬一他將手掌傳國璽之事大肆宣揚,皇帝的權威就會有損,天下人心很可能會分裂。

“俞大人,台島本為小琉球,雖說是大明屬國之一,不過,這麼多年來並未朝貢過,這與外番無異。劉公子就算是一統台島,也是開疆拓土。如此大功,自立為王亦不為過。”黃光升勸道。

“黃公子,這事到此為止,不可再多加議論。另外,咱們在見到劉公子的時候,千萬別提及權位正統之事。黃公子,黃小姐,請千萬切記。”任環鄭重地說道。

“戚大人,在下聽說東南水師盡滅,不知這是不是真的。”黃光升見任環等人都是一臉肅然,知道這其中必有隱情。不過,他身為官商,知道什麼能問什麼不能問。所以,他話題一轉,轉到了東南倭亂上。

“哎,此事不說也罷,有些渾人,偏偏不幹正事,一戰就把東南水師葬送掉了。現在本官也是手下無兵無船,才不得不拉下臉去求定海軍。”

“誰有這麼大的本事,一戰就能把朝廷的水師給滅掉,是倭寇嗎?”黃天嬌有些好奇。

“哎,本官與任大人經營東南水師多年,對東南水師的戰力最了解。東南水師有戰船過百,船上都鑲有銅皮,裝有火器,倭寇哪有這個本事啊。”俞大猷長歎一聲,想起自己在浙江這麼多年才打造出來的東南水師,居然一夜盡滅,心中無盡悲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