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雲山求道(1 / 2)

東神州有一國,國號為臨,世人皆稱臨國。啟國位於中神州東南部,此地一年四季如春,土壤肥沃。啟國上下崇尚道家儒武,在朝之士修儒平國安天下。山林之士修道驅鬼保平安。

道家,是主修道術人士的統稱。道人大多在山林開宗立派,主修道術,善使符錄法器。傳說道家修為通天者可以移山倒海,甚至是破碎虛空,好不厲害。不過道家早已隱居山林多年,加上臨國上下國泰民安,妖怪也多年未侵入啟國,道家未出現在世俗間已多年,所以道家是否能夠真的如傳說中一樣移山倒海,如今卻是不得而知了。

而儒術,卻是大有故事了。據說在兩千年前,有一位天縱奇才,名曰鎮魂道人。這鎮魂的原名一個鎮字,當年鎮魂乃是一名秀才,連續二十年年落榜。心灰意冷之下便要投臨海自盡。

正值投海之際,有一名道人路過見他要投海,便問:“你為何要投海,難道人生已經如此了無生趣以至於你要自尋短見?不若你說給道士我聽,我或許能為你解惑。”

鎮魂多年一心苦讀,這時已經年過四十,一直無人聽他訴說心中苦楚。見有人問起,當即說起緣由,不禁老淚縱橫。

道人聽後卻是發笑。鎮魂見道人發笑,倒不覺得生氣,問:“道人你為何發笑。你追求道法自然,長生得道。學生追求功名利祿,報效國家。有何不可?”

隻見道人搖頭,說起了發笑的緣由:“非也,非也。你追求功名,二十年年年落榜,也許是學問天資不夠,就未曾想過另尋他路?再說功名又不是隻有考試才能有所得。我笑你太過愚笨了,哈哈哈”說到此處道人又忍不住發笑。

鎮魂聽後卻是不為所動,反駁道:“學生自問從小就一心向往聖賢書,苦苦鑽研學問與安國之策,一連二十年落榜並非學生學問不足。隻不過學生的學問朝廷無人可懂,也無人欣賞。如今學生已年過四十,親朋好友皆已離學生而去,學生再也無力麵對落榜,這才心灰之下想到投海自盡啊。”

道人頓了一頓,卻又是撫須微笑說了一個故事:“這臨海有一種鳥,名曰逸鶯。它每天不論是刮風還是下雨,都會在海上飛行許久,而且也會下海捕魚。眾鳥覺得非常奇怪,就問逸鶯為何要去海裏捕魚,為何要在危險的海上飛行?逸鶯卻說我每天練習就是為了有一天要飛躍臨海,想看看臨海的彼端是什麼。眾鳥聽後都覺得逸鶯異想天開,臨海何其寬廣,你一隻小小的逸鶯也妄想飛躍臨海。可是後來有一天,逸鶯真的走了,它飛向了臨海再也沒有回來。走之前它說了一段話:它說,你們向往安靜平淡的生活,這沒有錯。隻是我,卻是向往外麵更為廣闊的世界,我也沒有錯。”

鎮魂聽後若有所思便開口問道:“那後來逸鶯有飛越臨海嗎?”

道人淡漠的說道:“能否飛越臨海很重要嗎?”

鎮魂的樣子很認真說道:“很重要!”

道人搖了搖頭說:“逸鶯究竟有沒有飛越臨海我也不知道。因為它再也沒有回來。不過有些鳥聽聞逸鶯的事跡後,覺得非常佩服,於是紛紛效仿去飛越臨海。後來有一天,有一隻名叫湛鷗的鳥終於成功的飛越了臨海回來,它回來告訴了眾鳥的所見所聞。眾鳥紛紛道喜。湛鷗卻是搖頭說:如果不是逸鶯,我怎麼可能有勇氣飛越臨海啊!”

鎮魂聽後如臨雷擊,待在原地許久。然後才對道人拜道:“請道長教我!”

道長點頭說孺子可教。於是開始傳他道法。鎮魂學習道法二十年後便顯示了他的天資卓越。五十年後便已經名揚天下,創出了結合道術與儒家的新術法。一百年以後中神州就再也無人是鎮魂的敵手。但是鎮魂此時很向往更為廣闊的世界,他說他也想去臨海的彼端看看是什麼。但是又不忍心自己一生所學無人繼承。

於是鎮魂開立了一座儒院,開始傳授自己結合道術與儒家的新術。這便是儒術了。

儒術分為琴棋書畫。琴術,乃是道術與琴音的結合,善琴術者不僅能以音律醫人救人,還能以音律幹擾人的思維使人陷入幻境。而修棋術者隨身都帶有棋盒,裏麵裝有黑白二子。黑子射人傷敵,白子與棋盤則可以設下大陣,白子在陣內便幻化成千軍萬馬殺敵。修書術者,乃是劍法與書法的結合。筆就是劍,劍就是筆,劍法就是書法,書法便是劍法。最後是畫術,修畫者在紙上做畫,畫蛇畫虎畫雄獅,然後以道術驅動使畫上之物破畫而出,聽其指令。

鎮魂教學十餘載,覺的一生所學均已傳授。於是在某一天告別了眾人,他開始了飛越臨海。不過此後鎮魂道人再也沒有回來。

而他所留下的儒術,已經名傳臨州大地,為人人所敬仰與修行。

而故事,就開始在鎮魂留下儒術的一千年之後。

。。。。。。

這天,一名少年,約莫十九歲,身上錦衣繡袍,看來應是非富即貴之人。正一臉堅毅看著眼前一座高山,這座高山雲霧纏繞,看不清山裏麵的情況。

後麵有卻是有一名軍士跟在身後,這時他伸手拉住了這名少年,樣子非常難看開口說道:“大皇子,雲山你一定要進去嗎?雖然民間傳說雲山裏麵有道家所在,但是終究雲山太過危險,很多人進去後就再也沒有出來過,大皇子,你要三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