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淩霄殿太白薦濟世 東嶽山陳(1 / 2)

《易經》言:太極動極而靜,靜極而動。天下之勢,也未能出乎此。怠久生亂,惡人趁勢為禍;亂則求治,聖人逢時而出。

昔日,晉朝之後,朝分南北,豪強各恃一方,楊堅應時而出,統一南北,終於安定四方,繼承者楊廣卻逸享殘虐,又使天下裂隙,八方水火,最終彙納李唐。

李氏開國英武,治天下將近三百載,安久敗落,子孫無力馭駕天下,又致國家崩裂。

朱溫乘亂先反,廢李柷建立後梁,卻是淫暴恣享,為李存勖所敗。李氏滅梁建後唐,也是恃武貪逸,終是家婿石敬瑭趁亂揖躬契丹,許割幽雲,得助滅唐建晉,由此契丹鐵騎開始禍患中原。

天下煙塵無息,草木不能待凋而殘,百姓流離失所,更慘不堪言。亡者棄命於兵饑病害,不死者卻剖骸取火,易子偷存。哀怨之氣,彙凝攢聚,終於旋升驟起,奔向九霄之上,直達淩霄寶殿外。

且說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正與眾仙議事,忽聞四天師覲見,命詔入。

玉帝問:“卿等何事!”

張天師上前,躬身奏道:“天下唐祚終盡,兵禍又起,百姓困於水火,禍患不能生存,驟集怨氣,哀於寶殿之外。”

玉帝聞奏,慈念由生,即謂眾仙卿道:“天下分合取於定數,作福遭災緣於因果。然而天地勸善,無不予改過之機。故受難者稱無辜,遭災者謂冤累。今天下大亂,應逢聖人濟世,眾卿誰願前往,代天以行道德?”

眾仙聞此,想人間苦楚,卻都不願前去,於是低首退避,不敢作聲。玉帝見狀,不由怒道:“爾等平日裏,隻知勸人為善,救苦濟弱,然而遇事之後,何以至此耶!”

太白李長庚見狀,立即出班上前,躬身奏道:“臣有本上奏。”

玉帝道:“卿欲往焉?”

長庚道:“臣未有此念,然可薦一員下界,足可勝任。”

玉帝聞奏,乃命言其詳,長庚道:“兜率宮之東去百裏地,有一天池,乃昔日老君牧牛處。其內藏一赤龍,朝夕幸聞教誨,修煉已過三千年。臣前些時路過,此龍哀求,若得濟苦時機,願履世鍛造。今逢陛下問遣,那赤龍合該為之。”

玉帝聞奏,乃問老君道:“卿以為如何?”

道祖聞此,即上前躬身奏曰:“太白所言無虛,那赤龍乃仙間上物,要得修煉圓滿,還需人間經難。今下界承天下者乃以火德,赤者正應焉。”

玉帝於是準奏,命遊奕靈官即往神池傳旨,命赤龍下界救世。

卻說那赤龍聞得諭旨,躍然池麵,金角耀光彩,赤鱗放紅光,一道血線,俯下九霄,直奔東嶽泰山。不待多時,已騰於神山之上。

卻見那山,甚是磅礴:聳乎天地千萬仞,廣哉齊魯萬千長。險峰爭奇秀,危巒翻雲浪。群峰拱主,層巒疊嶂。

再看那景,好生麗奇:群峰如黛雄岩壯,高瀑源天百丈垂。溪潺戲魚歡,林茂唱鳥飛。蒼鬆可愛護巨石,摩崖巍峨立雲堆。山中千類叫,畫裏百獸追。孔丘登臨天下小,五嶽排名作首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