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時,大略讀過《紅樓夢》、《茶花女》、《基督山伯爵》、《塵埃落定》等之後(PS:不是我想讀,是因為這是作業,想必有類似經曆的人會深有同感),便有想法想要寫一點自己的東西。一直到大學有了閑心,有了空閑,也漸漸有了清晰的脈絡。通讀完《錯付流年》的朋友大概能看出裏邊的主線效仿了《基督山伯爵》,雖然我已經忘了原作的結局是什麼,但裏邊快意恩仇的情節依然曆曆在目。書的前半部分,尤其是校園部分,有意效顰《紅樓夢》裏的文白,比如林顰的別稱“顰兒”就直接用了林黛玉的昵稱,也用了一些讖語的手法暗示了人物的下場。如果有時間,我會將每個人物背後的故事都一一解答:比如艾婉的身份,金陸愛情悲劇的必然性,但有些東西隻可意會不可言傳,比如江威辰的原型是誰。
今天先說說幾位主角
孟母(卞之雲),之所以定為“孟母”,是為了突出她在教育上十分用心,有借光孟子母親的意思。姓卞,除了因為曹丕的母親姓卞外,還因為和氏璧的主人也姓卞,這裏暗示了孟母本身的家世或者說身世非比尋常,扯得有點遠和虛了。說點比較直接的,小說裏幾次都提及孟母曾經在範陽住過,而且個人知識水平比較高,不僅能教孟森識字,還會做《紅樓夢》裏的宮廷名菜“茄鯗”,甚至能與艾婉品評這些宮廷菜的味道。所以孟母的身份值得玩味的。
孟森(柳林),胎夢裏的滴淚已經暗示了其個人能力突出但命途多舛。再度登場時,化名柳林,與“友林”諧音,側麵說明了其對艾婉的感情深厚。小說裏幾次關於小柳樹的描述,是側麵力證。
曹不一(劉不一),人如其名,是同曹丕一樣會傷害手足。(我沒有說“殘害”,因為至少在前半部分他主觀上沒有想害誰)。
艾婉,正如前邊關於孟母的討論,艾婉本來住在範陽,而且懂得品評宮廷菜,後來避亂來到白蘇城(就是杭州),其實也不必繞彎子,她的姓就是“愛新覺羅”。
席婷,這是與艾婉相對而生的角色,艾婉偏沉靜,席婷偏活潑,一個文,一個武。這裏可以點明一下,“艾婉”“席婷”連起來諧音“愛婉喜婷”,具體是什麼意思,各人有各的想法。不過筆者的小秘密是不會告訴你們的。
孟惜,是後半部分劇情吃重的人物。在初稿時,有朋友不理解為什麼最後鳳蝶夫人和吳子暉配對了,不是該孟惜和吳旅長曖昧嗎?其實,筆者絕不是為了什麼“剩女優先原則”,才把鳳蝶和吳子暉拉郎配,因為孟惜的真命天子早就出現了。隻是因為對他們倆的關係著墨不多。可以明確的是如果有續集,孟惜必然是主角。她的戲份吃重,是因為孟母死後,艾婉與劉不一的關係急劇惡化,需要一個起調和作用的人物。而且,孟惜在之後的劇情中,恩,這裏不劇透了。
篇幅有限&時間有限,等我月底長假歸來再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