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戲殿試(1 / 2)

楊雲接過聖旨,喜不自禁,磕頭拜謝,歡送桂公公離去。

中宗皇帝那日回宮,接到禮部侍郎史瀚瀛呈奏佳文,以為是史瀚瀛自己所作,通篇讀罷,大加讚賞,欲賜他黃金一千,宅邸一所。

史瀚瀛為禮部副官,為人廉明,不拘一格,收到魏有為舉薦楊雲的文章,讀罷亦覺得字字珠璣,言辭非同凡響,因此呈上來給皇上看,希望博皇上一樂,見皇上誤以為是自己所作,不敢邀功,道明原由。

中宗皇帝聽罷驚歎不已,對楊雲好感倍升,將賞賜改歸他有,並破格讓他直接殿試,複又賜史瀚瀛良駒一匹,以茲嘉獎。

這日是科考殿試之日,所有進士科已經放榜,取得錄用資格的進士登堂參加中宗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

殿試由則天皇後製定,主要是為了複核進士資格,破格錄用賢才,一般於宣政殿舉行,楊雲辭別薛靈芸、魏玥怡,隻帶了王勤進殿,絲毫不敢有所怠慢。

待他進殿時,見二十五名考生分列兩旁俯首安立,三個考策官立於中宗皇帝下側,恭敬上前行拜磕禮,高呼萬歲。

中宗皇帝濃眉跳動,賜了個平身,楊雲尋到右首站立,卻見陳子風安立左首,怒眼瞪視自己。

他想不到陳子風竟然高中進士,一同參加殿試,報以微笑,想不計前嫌一笑名恩仇,哪知陳子風不喜更怒,歎氣冷哼。

史瀚瀛作為本次殿試主考策官,領了皇上旨意,見各進士都已到齊,高喝道:“諸考生分席安坐,楊雲右首,陳子風左首,常思源右二,譚尚卿左二,其餘一幹人等依言入座。”見眾人都坐定了,道:“考測內容已置於諸位桌前,請按時按要求作答,先完者先批閱,開始吧。”

楊雲不知這次為何跟曆來殿試有所不同,竟然還要當堂批閱,拿起身前的紙張,見上麵寫著:“君乃天賜,率萬方,領萬民,為大地山河之主,若要做一個明君,該當如何?”

他思緒良久,欲提筆落字,卻見中宗皇帝起身下坐,環視殿中,道:“朕高坐無趣,臨時改變殿試法規,諸位不必落字,就紙上所列問題暢所欲言,權當陪朕排憂解悶。”

史瀚瀛躊躇道:“萬歲,此法乃則天皇後規定,暢所欲言豈不有相互抄襲之嫌,臣以為還是落筆為字的好。”

中宗皇帝濃眉一皺,不悅道:“則天皇後已歸天,此法未免迂腐,不夠靈活,就依朕言,口頭交流,史愛卿,你記錄朕和諸位考生所言,權當落筆為字,不得有所遺漏。”

史瀚瀛不敢再諫,依言拿紙提筆,陳子風見旁人皆蠢蠢欲動,恐被他人占得先機,搶先出列道:“皇上,草民以為,要成一代明君,須尊孟老先生所言: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正得意洋洋欲聽中宗皇帝嘉獎,卻見他麵如土色,怒視自己,登時嚇得六神無主,唇齒互鬥,忘了是怎麼站回隊裏的。

原本也想說出這番話的考生,暗自慶幸自己沒有搶先作答,讓陳子風做了個出頭鳥,見中宗皇帝被這番話氣的七竅生煙,都不敢出列言論。

楊雲見朝堂氣氛頗為尷尬,上前揖禮道:“回皇上,草民以為,若要做一個明君,須具備三德。”

中宗皇帝怒氣稍減,問道:“是何三德?”

楊雲察言觀色,見中宗有傾聽之意,道:“其一愛民,君使民,必先愛民,民方可為國效力,國家方能強盛。其二任賢,聽得進臣子異議,從善如流,君有諍臣不亡其國,家有諍子不亡其家。國君無須樣樣皆懂,行行都會,但任賢一德不可缺少。任賢臣,用之膽大,任之放心,便高枕無憂,無須勞神。其三是度量。國君擁有萬裏江山,心胸須博大,裝得下社稷百姓,方保江山穩固。國君若無容人之量,天下何安,江山何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