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鬆林越看越樂:“媽,在農村開洗腳房?還隻給老年人服務?搞笑吧?”
馬大嬸白了馬鬆林一眼,說:“你先說這算不算正當理由?”馬鬆林被問住了。是啊,雖說馬大嬸的創業計劃有點搞笑,但說不正當卻不妥。思來想去,馬鬆林隻好答應馬大嬸回去試試,並約定半年,如果不行,再接馬大嬸回城。
第二天,馬大嬸一進村就開始張羅裝修房子。村裏人一聽馬大嬸要開洗腳房,都來看熱鬧,尤其是老年人,都搬個馬紮坐在樹蔭裏,看看馬大嬸葫蘆裏到底賣的什麼藥。
幾天以後,裝修一新的“槐花洗腳房”正式開業了。但開業第一天,除了老支書來捧場,沒有一個老年人走進洗腳房。並不是老人們心疼每次五元的洗腳費,而是覺得人老了,倒花錢洗腳,這不成千古奇聞了?
馬大嬸請念高中的侄女給錄了一段音,將老人常洗腳的好處講得明明白白,並說,洗腳房精選各種中草藥,不僅能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還能防治神經衰弱和高血壓。但一連幾天,不管馬大嬸說得多好聽,情況並不見好轉,老人們都坐在洗腳房前麵,對著洗腳房議論紛紛。
這天,馬鬆林回來了,一看這陣勢就知道馬大嬸開業大不吉。他想借此機會勸馬大嬸回城,但又一想,老人都六十多了,不能讓她生氣。於是,關於洗腳房的事隻字不提,在家住了一夜就回城了。回去後馬鬆林就被單位派去外地學習,回來時正好半年,馬鬆林就將原來馬大嬸住的臥室收拾了一遍,開著車去鄉下接老媽。
一進村,馬鬆林就看見村裏停了很多農用三輪車,以為誰家辦喜事,一問才知道,這些車都是十裏八鄉拉著老人來洗腳的。
馬鬆林大惑不解,停了車直奔馬大嬸的洗腳房,一看,嘴張的老長時間合不攏。隻見馬大嬸正站在門口迎接客人,那些老人滿麵笑容地坐在門前的長凳上排隊。
“媽,您這是……”
馬大嬸一見是馬鬆林,從兜裏掏出一張百元大鈔,說:“快去鎮上定一百個包子,今天客人多,中午洗不完,我們管飯,”馬鬆林說:“我這裏有錢。”回頭上了車往鎮上的飯店趕去。
送走了最後一個客人,馬大嬸讓人打掃洗腳房,馬鬆林這才看清,裏麵竟有十幾個四五十歲的中年婦女,看來,媽的生意做大了。
“媽,這到底是咋回事?農村人這麼會享福了?”馬鬆林搖著頭,不解地問。
馬大嬸沒有回答,依舊指揮著人們打掃,直到裏裏外外打掃得幹幹淨淨才說:“這是老媽花五百元買的點子。怎麼樣?效果不錯吧?”
馬鬆林說:“媽您就別賣關子了,快說說是怎麼回事。”
原來,馬大嬸開業後也為沒有顧客長愁。這天晚上,馬大嬸在電視上無意中看到一個廣告,說有個“取名公司”為人有償提供致富點子。馬大嬸就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去了那個公司,將自己的事情一說,人家說了,從秦始皇那輩起,還沒聽說在農村辦洗腳房的。馬大嬸就問:“你們能不能出點子吧!”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說:“大嬸您別著急,我們是幹啥的?不過,您這個的確很棘手。這樣吧,咱明人不說暗話,您老掏五百元,三天後來取點子。”馬大嬸二話沒說,將五百元錢往桌上一拍,走了。
三天後,馬大嬸如約來到那家取名公司,年輕人交給她一個糊好的信封,說:“點子在裏麵,祝您好運!”馬大嬸回到家,將點子反複想了一通宵,終於開始實施了。果然,幾天後,客人就多了起來,就連十幾裏外的村民也開著農用車,來馬大嬸的洗腳房洗腳。
說著,馬大嬸拿出一個信封,從裏麵掏出一張紙遞給馬鬆林,馬鬆林接過一看,上麵隻有七個字:“說服他們的孩子。”
“可您怎樣說服人家的孩子帶老人來呀?”馬鬆林還是不解。
馬大嬸笑了:“現在農村和以前可不一樣了,不僅不交提留和公糧,還免了所有孩子的學雜費。”
“可這和洗腳有啥關係?”
“有啊!”馬大嬸興奮地說,“以前農民窮,誰也顧不了這麼多,可現在,富起來的年輕人開始要麵子。你可別小看這麵子,五元錢買一個孝子的名聲,你說值不值?”
【發表於《古今故事報》】
賞金獵人夢
“報料人”豔遇
從部隊複員後,司馬徽跟著村裏人來到南方的一個城市,在一個工廠當裝卸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