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有標準的
幸福是什麼?什麼決定一個人的幸福?一個人幸福不幸福,在本質上和財富、地位、權力沒有關係。幸福由思想、心態決定,心態可以造就天堂,也可以造就地獄。
有一個收廢品的男人騎著一輛三輪車,車上裝滿了破爛,今天他的收獲頗多。車上坐著一個女人,麵向這個男人。兩個人談笑風生,臉上洋溢著喜悅,幸福之情溢於言表。那種幸福的感覺如同一個男人開著奔馳,旁邊坐著自己的女友。比較一下,三輪車上的兩個人幸福還是奔馳車裏麵的人幸福呢?
可以說,至少他們的幸福感是一樣的,甚至收廢品的人有可能滿足感更高,因為他們的要求不高。
有人說,越單純的人越容易接近天堂,如果不相信世上有天堂,你就會錯過天堂。天堂就在我們心裏,這就是“境由心生”的道理。
有一個人,生前善良且熱心助人,所以在他死後上了天堂,做了天使。他當了天使後,時常到凡間幫助別人,希望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日,天使遇見一個農夫,農夫的樣子非常苦惱,他向天使訴說:“我家的水牛剛死了,沒有它幫忙犁田,我怎麼能下田作業呢?”於是天使賜給他一頭健壯的水牛,農夫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了幸福的味道。
有一日,天使遇見一個男人,男人非常沮喪,他向天使說:“我的錢被騙光了,沒盤纏回鄉。”於是天使給他銀兩作為路費,男人很高興,天使在他身上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有一日,天使遇見一個詩人,詩人年輕、英俊、有才華且富有,妻子貌美而溫柔,但詩人卻過得不快活。
天使問他:“不快樂嗎?我能幫你嗎?”
詩人對天使說:“我什麼都有,隻欠一樣東西,能給我嗎?”
天使回答說:“可以,你要什麼我都可以給你。”
詩人直直地望著天使:“我要幸福。”
這下把天使難倒了,天使想了想說:“明白了。”然後把詩人所擁有的一切都拿走了。天使拿走詩人的才華,毀壞他的容貌,奪去他的財產和他妻子的性命,然後在做完這些事後離去了。
一個月後,天使再回到詩人的身邊,詩人那時十分饑餓,衣衫襤褸地躺在地上掙紮。
於是,天使把他原來所擁有的一切還給了他,然後又離去了。
半個月後,天使又去看望詩人。
這次詩人摟著妻子,不住地向天使道謝,因為他得到了幸福。
幸福就這麼簡單,它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態,一種體驗。當我們覺得幸福的時候,幸福就來了。
曾經有個員工講述他一天不幸的遭遇:早晨起晚了,匆匆忙忙洗漱,洗漱完,一手拎包,一手拿衣服飛快下樓,結果跑得太匆忙,不小心把腳扭了。他當時就想,每天下樓從來沒有扭過腳,今天一定不是什麼好日子,於是一肚子怨氣地走出家門。看到一輛公共汽車已經緩緩進站了,趕緊跑了過去,結果司機沒有看到他,把車門關了,汽車開走了。“看見有人還關門,太欺負人了!你說這不是倒黴嗎?”他越想越生氣,氣得立刻想回家不上班了,就在這時,又來了一輛公共汽車。這輛車很空,上車就有座位,但是他全然沒有感到幸運。“倒黴”的事情還沒有結束,就在他要下車的時候,司機踩了一腳刹車,前麵一位女士沒扶住,女士的鞋跟一下子就踩到了他的腳上。他忍無可忍,一陣疼痛點燃了滿腔的怒火,他狠狠地瞪著那位女士,毫不留情地大聲斥責她,全然不管那位女士已經在不停地道歉。他帶著一肚子的怨氣到了單位,完全沒了心情,見誰都煩。一天下來什麼事情都做不下去,結果臨下班又被主管訓斥了一頓。
這位員工的一天沒有快樂,隻有鬱悶和憤怒。他的生活真的是如此不幸嗎?其實,都是因為這位員工心態不平和,放大了他所遭遇的問題和困難。在他看來,扭腳是天意,沒趕上車和被踩了腳是別人故意與他作對,而被批評更是雪上加霜的“倒黴”。凡事都往壞處想,這樣怎能不把自己的心情搞壞?如果他在扭腳的時候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如果在乘上有座位的空車時享受一下自己的幸運;如果不介意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專心去工作……一切都會改變,所以不是生活苦不堪言,而是你那不肯快樂的心在作怪。
日常生活中,心境對於人的影響尤為突出。
那心境究竟是什麼呢?據心理學研究,事物作用於人腦所留下的痕跡性刺激不會馬上消失,而是會持續一段時間。針對該事物發生的情緒也不會馬上消除,而是會延續一段時間,隻是強度有所減弱而已。這種具有持續性且強度有所弱化的情緒狀態,就是心境。心境除了具有持續性特征外,還有彌漫性特征。心境由某一事物引起後,具有擴散作用,它會影響一個人的全部行為和生活。愉快的心境會使人表現得無往而不樂,成為“事事如意”的寵兒;悲傷的心境則會使人表現得無往而不悲,似乎一切事物都染上了“憂傷的色彩”。心境好的時候,人會變得愉快、振作、樂觀,從而有助於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維護身心健康;反之,心境不好,則使人鬱悶、消沉、悲觀,人的活動能力與工作效率明顯降低,甚至有可能引發種種身心疾病。
幸福在於心境。如果每天看到、想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負麵因素,又怎麼能夠快樂起來呢?隻有事事都退一步想,才能為自己營造出寬鬆的心境,才能活得開心,活得瀟灑,活得快樂。
正所謂:
日出東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幸福源自幸福感
自古以來,幸福就是哲學家、思想家關注的重要話題。然而,由於社會發展的程度、地域、文化、認識等方麵的差異,導致人們對於幸福的理解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迄今為止還沒有任何一位哲學家能夠給出一個一勞永逸的關於幸福是什麼的答案。幸福很誘人,但她卻披著一層薄薄的麵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