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1 / 3)

德才兼備,威信自立

作為一個管理者,要想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員工發自內心的共鳴,達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就需要樹立自身的威信。這個威信是指管理者在被管理者心目中的威望和信譽,它是使被管理者信任和服從管理者的一種精神感召力。

我國古代有這樣一個關於官場的故事。有一位新上任的縣官,當官才三個月就開始迫不及待地問他的下屬:“你看我的威望和前任比起來,是高還是低?”那個下屬隻是為難地搖搖頭,並沒有回答。於是,那個縣官第二天就主動辭職了。

這個故事就表明了,沒有一個當官的人不重視自身的威信,如果當官沒有威信,那還不如不當。作為現代的管理者,更是如此。

管理者要想樹立威信,就必須要明白,威信的底蘊來自於道德和才能。威信與個人特有的德才密切相關。人格、能力、經驗以及所控製信息都是形成個人威信必不可少的條件,這些條件能夠使管理者對某些後果產生影響,從而增加他們的控製能力。成功的管理者總是能夠利用一切的機會和場合來增加自己的個人威信,他們知道在任何時候,沒有威信、感召力的人是永遠也不會贏得別人信賴的,而得不到別人信賴的人是不可能把事情辦好的。

如果管理者本人利用職權違法亂紀、損公肥私,他的威信將會蕩然無存;如果管理者在生活、工作方麵做出表率,就會成為員工的楷模,這比任何東西都有說服力和影響力。俗話說:“無私功自高,不矜威更重。”一個品德高尚、大公無私的管理者,肯定會受到員工的尊敬和愛戴,他的威望就會越來越高。同樣,一個才華橫溢的管理者,可以使人產生一種信賴感和安全感,即使在非常困難和極度危急的情況下,員工也會心甘情願地跟著他同舟共濟、戰勝困難。

那麼,我們如何衡量一個管理者的威信呢?首先是感召力,有感召力的管理者會使員工做到令則行,禁則止,一呼百應。其次是親和力,即管理者應成為一個被歡迎的角色,使員工能主動接近,主動縮短心理距離,樂於向其袒露心胸,樂於聽其教誨。再者是影響力,即管理者的語言、行動、舉止、裝束等都成為員工樂於效仿的對象。尤其是管理者的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行為準則等,會對員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最後是凝聚力,即要讓員工以一種歸屬的心理凝聚在管理者周圍,樂於接受以管理者為核心的組織及管理理念。

管理者要達到上述目標,應從以下四個方麵入手。

1打造厚德品質,以得人心

“德”是做人的準則,也是管理者必要的修養。管理者的內在涵養、道德情操都對員工起著表率作用。再加之管理者平時關懷員工的生活和工作,可使員工對其更加敬重而且心悅誠服。

“德”不僅指政治品格,還包括道德品質。管理者要道德高尚、品性正直,要信念堅定、方向正確、立場鮮明、眼光敏銳,要堅持原則、辦事公道、秉公執法、獎罰分明,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要言行一致、言出必踐,還要清正廉明、不以權謀私、不玩弄權術。

明智的管理者最在意的是名聲,有好名聲才有威信,有威信才能眾望所歸。作為一個管理者,不能不明白以厚德得人心的道理。隻有顧及員工對自己品德的評價,隻有在員工麵前樹立一個寬厚仁義的形象,才能更好地樹立威信,做到取信於“民”。

中國人曆來講究以德服人,員工也希望他們的管理者是一個仁者。樹立寬厚仁義的形象,將大大有利於管理工作的開展。這也是以厚德得人心的真諦所在。管理者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麵入手,培養自己的寬厚品質:第一,要努力收斂自己的壞脾氣。第二,專權獨裁不可取。第三,勇於認錯、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