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注重環保的農藥與肥料(1 / 2)

綠色農藥

我們把對人類健康安全無害、對環境友好、超低用量、高選擇性,以及通過綠色工藝流程生產出來的農藥通俗地稱作“綠色農藥”。

農藥是用來影響和調控有害生物生長發育或繁殖的特殊功能分子。據統計,每年全世界有10億噸左右的莊稼毀滅於病蟲害,由於病蟲害造成的莊稼減產幅度達20%~30%。因此,農藥自發明以來就在農業發展史中扮演重要角色。直到今天,農藥的作用仍然不可替代。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藥產品生產國,農藥使用麵積也居世界前列。中國農藥產品麵臨的突出問題是產量大但產值很低,這主要是技術含量太低造成的。同時,大量高毒農藥的使用造成的問題也不斷暴露:1.消費者對農藥毒性、農藥殘留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即對食品安全的擔憂;2.對農藥造成環境汙染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即對環境安全的擔憂;3.由於農藥殘留過高致使我國農產品出口也遇到不少壁壘和障礙,並已經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有關調查表明,目前歐盟禁止使用的農藥中涉及中國的有70多種,因農藥殘留超標對我國農產品出口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已達70多億美元。

近些年來,我國使用在對農作物、蔬菜、果樹、花卉等病蟲害防治上的農藥中,化學農藥占90%以上。由於長期濫用大量的化學農藥,不僅造成了環境汙染,而且嚴重地危害著人體健康,因此,這一問題已引起人們普遍的關注。現在,許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新的滅蟲途徑和研製新型殺蟲藥劑。當前,隨著綠色食品的興起,人們對無公害“綠色農藥”的要求也越來越迫切了。

1992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的決議指出:2000年要在全球範圍內建立控製化學農藥銷售與使用機製,生物農藥生產量要達到60%。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作物病蟲害十分嚴重,每年損失糧食約150億千克,棉花約600億~700億擔(1擔=50千克),因此,為了農業的持續發展,大力開發、利用生物農藥是當務之急。

實際上,在20世紀30年代化學合成農藥問世之前,一些從植物(如除蟲菊)中提取出來的活性成分已經作為殺蟲劑應用了。1959年出版的《中國土農藥》一書,收集了可用來製作農藥的植物403種,它們能有效地殺死約180種害蟲,對防治10餘種病害有效。近些年來,我國對植物源殺蟲劑的研製工作又取得新進展,例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從幾十種治蟲植物中篩選出10餘種殺蟲活性物質,研製出了“0.25%莨菪烷堿乳劑”,它對蚜蟲、菜青蟲、棉鈴蟲、黃刺蛾等多種害蟲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其蟲口減退率已達90%以上。河北農業技術師院開發的植物源殺蟲劑“蚜蟎殺”,其殺蟲率可達98%以上,這都是十分理想的“綠色農藥”。

我國植物資源十分豐富,在近3萬種高等植物中,近1000種植物含有殺蟲活性物質。這些天然殺蟲劑,有的是一種化合物,有的是幾種不同的化合物,例如除蟲菊花中含的殺蟲劑主要是除蟲菊酯,煙草中是煙堿,夾竹桃葉片和樹皮內是夾竹桃苷,蓖麻葉中是生物堿和蓖麻毒素,銀杏外種皮內含的是雙黃酮、氫化白果酸、銀杏醇、銀杏酚等,這些殺蟲活性物質對害蟲有胃毒、觸殺、熏蒸、拒食或殺卵等作用。另外,從喜樹中提出的喜樹堿是一種有效的害蟲不育劑,從大側柏中提取製成的酸酰胺是一種新型驅避劑。還有200多種植物含有昆蟲激素(如保幼激素和蛻皮激素),這也是研製開發“綠色農藥”的重要原料。

科研人員從對治蟲植物印度楝的化學分析了解到,它所含的殺蟲活性物質主要是印度楝子素、苦楝三醇、印楝素等物質,其中印度楝子素是最活躍的殺蟲成分。研究發現,印度楝子素能抑製害蟲的生長繁殖,破壞害蟲的內分泌係統,使其不能完成變態過程;苦楝三醇主要起驅避害蟲的作用;而印楝素是起抗病毒的作用。印度楝所含的這些殺蟲物質不僅可以自然分解、沒有殘毒和公害,而且也不會因害蟲建立起基因抗性而喪失其功能。據報道,從印度楝枝葉和種子中提取出來的殺蟲活性物質,既可消滅200多種有害昆蟲,又可殺死一些蟎蟲、細菌、真菌、病毒等。因此,人們把它稱之為殺蟲治病的“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