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白馬結義,張府求官(1 / 2)

三人準備好結拜用的東西,便帶領著眾錦衣衛去白馬寺。

據傳東漢永平十年(公元67年)的某天晚上,漢明帝劉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神仙,金色的身體有光環繞,輕盈飄蕩從遠方飛來,降落在禦殿前。漢明帝非常高興。第二天一早上朝,他把自己的夢告訴群臣,並詢問是何方神聖。太史傅毅博學多才,他告訴漢明帝:聽說西方天竺(印度)有位得道的神,號稱佛,能夠飛身於虛幻中,全身放射著光芒,君王您夢見的大概是佛吧!於是明帝派使者羽林郎中秦景、博士弟子王遵等13人去西域,訪求佛道。三年後,他們同兩位印度僧人迦葉摩騰和竺法蘭回到洛陽,帶回一批經書和佛像,並開始翻譯了一部分佛經,相傳《四十二章經》就是其中之一。皇帝命令在首都洛陽建造了中國第一座佛教寺院,以安置德高望重的印度名僧,儲藏他們帶來的寶貴經像等物品,此寺即今天的洛陽白馬寺。據說是因當時馱載經書佛像的白馬而得名,而白馬寺也因而成為中國佛教的“祖庭”和發源地。

來到白馬寺,趙璟不禁耳目一新。前為山門,山門是並排三座拱門。山門外,一對石獅和一對石馬,分立左右,山門內東西兩側有攝摩騰和竺法蘭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盧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毗盧殿在清涼台上,清涼台為攝摩騰、竺法蘭翻譯佛經之處。東西廂房左右對稱。整個建築宏偉肅穆,布局嚴整。

趙璟第一次來到白馬寺,不禁失態張大著嘴巴。周瑜、趙雲對白馬寺亦是一樣。不過周瑜最先回神感慨道:“想不到白馬寺如此輝宏壯闊,這次不枉此行”

趙璟回神道:“果然名不虛傳!走,我們進去!”

三人來到白馬湖畔,三人聚香磕了頭,趙璟拿起一張黃紙,上麵用紅色字體密密麻麻寫了許多字,趙璟念道:“承天洪運,初平元年十月九日,我等三人今天跪在白馬湖畔,滴血焚香,仿效當年五祖,於白馬湖畔前插草為香,結為異姓兄弟,我等三人,已拜天為父,地為母,日為兄,月為嫂。我等九兄弟!”

三人齊聲念道:“各人同心,心傳忠義,與民同樂,與民同憂,雖不同生,死願同死!”

趙璟接著道:“既題名於金榜,必盡忠於和聯勝,今日金蘭結義,終生肝膽相照,忠心義氣,報效中華,倘若奸心反骨,有始無忠者,神昭其上,鬼闞其旁,三刀六眼,五雷轟頂,報應分明,人神共鑒!”

三人紛紛滴血為盟,禮成之後站起身,為首的趙璟向前幾步把香插進香爐內,拿起桌上的碗,道:“有忠有義,複興中華,不忠不義!”說完把碗摔個粉碎,“照此蓮花。”

之後轉身對黃帝像接著道:“以黃帝為證,由今日起,我們三人刀口一致對外,不能夠對內,不能自己人打自己人,外麵誰打我們漢人其中任何一個,我們帶領漢人***他,團結一致,黃帝保佑,複興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