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淪特那斯大陸若是能從空中俯覽的話,就會發現其形狀就好似一個畫在藍色紙上的彎了腰的歪葫蘆,頭西底東的橫臥在無邊的海洋之中。葫蘆嘴有個不算小的島,看起來倒像掉出來的葫蘆塞子,那就是龍島;而葫蘆底也象裂出了一大塊,變成比龍島要大上四、五倍的巨大島嶼,格淪特那斯。大陸上的人們叫它富浪島。
連雲山脈從葫蘆腰處自北向南將大陸一分為二,於是山脈西邊又被稱為西大陸,東邊為東大陸。
大陸板塊的邊緣自然不會是平滑的,東大陸的最南邊就有個小小的豁口,好似被蟲子蠶食的葉子一樣,缺口不大,裏麵卻成了個大空心圓,當然,相對於巨大無比的格淪特那斯大陸來說微不足道。
不過,對於大陸上的人類來說,這裏就非常出名了,因為著名的斯裏蘭卡自由港就坐落在這個空心圓狀的內海裏,空心圓也有個名字,叫白夜海;而那個小小的開口叫作海牙口,海牙口外的海是南海,裏麵的內海就是白夜海了,港城的位置正好與海牙口向對。
斯裏蘭卡自由港之所以這麼出名不是沒有原因的:其地位於東大陸南邊最突出的地方,由於白夜灣的特殊地理環境,每年有3個到5個多月肆虐於東大陸南海上的風暴對其影響甚微,基本都被海牙口擋住了,托海牙口的福,白夜海千百年來一直都是風平浪靜,斯裏蘭卡更不用去直接麵對海牙口外狂暴時的南海了。
而對於往來的商船而言這不但是必經之地,更是絕佳的避風港和休息整頓交易之地。這是因為,對於整個東大陸南海沿岸來說,長達幾千海裏的海岸線隻有斯裏蘭卡這麼一個港口,向西就得航行4個月穿過伶仃洋到達西大陸菲霧王國的尤勒港才能得到補給;向東就要直到大陸海岸轉角向北,經過富浪海峽,到達東海水域才有騰龍帝國的補給港,至此一路向北,港口才多了起來;或者直向東走,穿過富浪海峽,抵達富浪島,也能找到大型港口。
除了斯裏蘭卡港,南海海岸都因為每年長達數月的飆風巨浪而無法建港,隻有偶爾能在海岸上見到幾個土著人的村莊,他們每年風期到後就會躲到內陸的深處,狂風過後,又會跑回來重建村莊打魚為生。除此之外,沿岸最常見的風景就是鬱鬱的林木和懸崖峭壁了。
因為大陸的北方是冰川,船隻無法通行,所以東西大陸的海上航線隻有南邊這麼一條,而斯裏蘭卡就是最重要的中轉站。若是從航海圖上看,就會看到代表斯裏蘭卡自由港的黑點遠比其他城市和港口要大的多,而且一條條的航線從這個大黑點散出,連接到世界各地。
據說斯裏蘭卡自由港最多的時候曾停泊過上千艘來自各地的大小船隻,絕對堪稱世界第一港。每天都有無數的貨物在這卸下,亦有無數的貨物裝船運走,這種情況自然也促進了陸地運輸的發展。
本來,蘭卡港在陸地上是處於被群山隔絕出來近三萬多平方公裏的大片森林平原之中,並無通往內地的道路。但自斯裏蘭卡建港600餘年來,城市周圍的林木基本被砍伐幹淨化為田地耕種或被變為村莊了,為了適應商業上的發展,蘭卡港城的決策者們就一直沒有放棄開辟出山的道路,經過長達幾百年的努力,150多年前終於辟出了一條蜿蜒在山嵐之間的盤山大道——盤龍通道,這條盤山路大多鑿於山崖之間,通常一側就是懸崖,道路深嵌入山崖之上,幾百年不斷的開鑿加修,路麵竟然不窄,寬處兩輛馬車行駛其上綽綽有餘,窄處至少也能通過一輛馬車,路旁的懸崖深不見底,掉下去絕對回歸大自然,一點皮毛也找不到。
不過,如此一來,蘭卡港和內陸各地的交通路線就連上了,特別是直接與連接東西大陸的陸地通道大陸公路相接,於是自開通日起,百餘年來,行人不斷,商人絡責不絕,內地的貨物源源送到斯裏蘭卡港,裝船運往各地,外地的貨物也經過海運到達蘭卡,再銷往內陸。
說起斯裏蘭卡自由港,就不得不提到它的主人了,蘭卡港的城主幾百年來一直就由雪氏家族所擔當。據說一千多年前,此地因內陸群山隔絕,外海又經常飆風肆虐,所有隻有當地土著人生活在這,後來因為東西大陸海上航線的開通,來往的商船也發現了這麼個地方,經常進到白夜海躲避風暴,時間久了這裏慢慢出現了個港口雛形,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裏的文明人類慢慢多了起來,人氣漸旺。不過這種變化是極其緩慢的,因為當時的東西大陸航線非常的長,白夜海的補給有限,路途遙遠,海上又是變幻莫測,極為凶險,所以來往的船隻非常的少。
直到600多年前,雪氏祖先帶著巨額的財富乘船來到這裏,同時帶來大批工匠,就在這裏大興土木,曆時三十年將這個小魚村建成了舉世無雙的斯裏蘭卡自由港,把內地那大片的土地都囊括到了雪氏名下。這一大片土地因是雪家所有,雖然是在大陸之上但又隔絕於大陸內地,因此被稱為雪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