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朝後,關於董卓暫代大將軍一事的聖旨剛被宣讀完,朝堂之上便亂了起來。有幾位大臣直接出來提出異議,還再次說袁紹是不二人選。
前麵的幾位老臣中,首先提出反對的是尚書盧植,“皇上,董卓乃是西北駐軍將領,中原之地無甚立足之勢,且非是皇室之人。皇上擬旨其為大將軍,恐怕其難以勝任啊。”
“大膽!此乃聖旨,尚書大人還想抗旨嗎?!”何太後聞言怒道。“董卓雖官小,卻是救駕有功,兼之其為忠君愛國之人,常年在西北荒蕪之地為我大漢守衛邊疆,阻異族侵犯。此等忠臣賢良理應為我大漢之大將軍,況且其隻是為暫代,以後會讓皇室之人代之。此時是非常時期,當行非常之事。”
司空袁隗聞言出列道“太後請三思。中軍校尉袁紹雖不足以擔當大將軍一職,然相比起董卓來,其更有資格。老臣認為,大將軍一職可暫且由楊太尉兼任之。”
曹操也出列道:“啟稟皇上,太後,關於大將軍一職,此時商談誰人可擔當還為時尚早。現在最緊要地是駐守洛陽城的幾萬大軍應由皇上親自帶領。皇上雖年幼,然可在太尉輔佐下親率此軍。若太後定要從眾位大臣中命人親率此軍,除去太尉,那中軍校尉袁紹確可擔當此職。”
太後聽完眾人說話,臉色難看地緊,一時之間隻能望向站在武將一列末位的董卓。董卓點了點頭,朝門外打了個手勢。
何太後起身看著底下議論紛紛的大漢臣子,一時間有些怒火中燒,什麼時候聖旨變得這麼容易讓人議論了?“都給我住嘴!這是聖旨!此事已定,諸位莫要再議論,敢有違令者,當以違抗聖旨論處!”
何太後一說完,突然數千戴甲兵士闖到了朝堂外麵,並將朝堂大門堵了起來。
一名將領跑進來跪地拜道:“啟稟皇上,太後,華雄帶精兵兩千前來勤皇,助吾皇號令大漢朝堂!”
看著朝堂外的數千軍馬,一時間眾人都有些愣住。袁紹看到外麵明顯是董卓的兵馬,又看了下董卓,頓時想起了孫逸說過的話,明白了這些都是董卓的奸計!
一旁的袁隗則站立不動,知道這種情況下萬事皆定,不由地歎了口氣。
“哀家相信諸位大臣皆是漢朝棟梁,此事既然已定,還望各位好好為大漢效力,以全忠義之名。”何太後說完後便與漢少帝離開了朝堂。
袁隗走到袁紹身邊,對其不溫不火道:“紹兒,一會兒去我府邸,吾有話要跟汝講。”
袁浩此刻大腦裏一片混沌,聽到叔父的話也不為是什麼事,隻是渾渾噩噩地點了點頭。
司空府邸,袁隗與袁紹端坐於府中後花園的小亭子裏。
“叔父,不知找侄兒有何要事?侄兒最近忙一些私事,未曾來看望叔父,還望叔父不要埋怨侄兒。”袁家雖然是大家,但袁紹是庶出,在家一直過得挺憋屈的,但其從小受叔父看中,故對麵前這位叔父還是很敬重的。
“哼!汝好大的私事!居然想威脅朝廷給你個大將軍之職,汝到底是怎麼想的?!”袁隗聽到袁紹之語便怒道。
“唉。都怪侄兒糊塗,一時中了董卓之奸計。”到了這時候,袁紹也不得不承認自己是被董卓狠狠地算計了一把。
“汝想當大將軍,有此誌向固然不錯,然汝行事太過急躁!”袁隗緩和了下口氣說道,“汝現在交惡何太後,卻讓董卓得勢,其必也不會善交於汝,甚至會因袁家勢力大,不利於其在洛陽的發展而加害於你。”
“哼!吾就不信那董卓能把我怎麼樣?!”袁紹聞言,想到董卓的算計,憤恨地說道。
“切不可逞匹夫之勇。汝還是快點離開洛陽吧,去往河北,利用吾袁家的名望建立自己的勢力,以爭日後!”袁隗肯定地說道。
袁紹聽後想了想說道:“不可!吾要逃離洛陽,一則會招致朝廷的追殺,落得個叛逆朝廷的罪名,天下雖大然亦無立足之地,二則吾逃走後,朝廷會遷怒於叔父,害了叔父。”
袁隗聞言點了點頭,“汝言之有理,唉。”
“叔父莫擔心,吾想去找一人,此人必有完全辦法。”袁紹說道。
“奧?此人有如此本事?”袁隗說道,“叔父與汝同去,此可是關係到袁家之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