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起去看流星雨(1 / 2)

我國發生過兩千年來時間最長、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一次日全食。中國長江中下遊地區為世界上最佳的觀測地點,北京也可觀測到日偏食。

那次日全食從初虧至複圓長達兩個多小時。中國境內可以看到的最長日全食時間可達6分鍾,全食帶寬度可達250公裏,自西向東經過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區市。一則新聞指出,12月14號,雙子座流星雨即將到達地球。從晚上7點開始,整夜都能看到流星雨。12月21日,地球將發生一次月全食……12月14號上午,某一大學正在上者課,大學語文......

12月14號上午,某一大學正在上者課,大學語文......

“《天問》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楚辭》

中的一篇,全詩373句,1560字,多為四言,兼有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偶有八言,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該作品全文自始至終,完全以問句構成,一口

氣對天、對地、對自然、對社會、對曆史、對人生提出173個問題,被譽為是“千古萬古至奇之作”……”大學課堂上,老師在講著屈原的有關曆史。因為才學了《離騷》,正在進行擴展學習。

下麵一群學生,已經倒下了三分之二了,都去與周公聊天去了。隻要三分之一的還在認真的聽著課。大學,對於某些人來說,恰如圍城,外麵的人想進來,裏麵的人想出去。從前,高三奮鬥中經曆的那一場場讓人鬱悶的考試時,想著:大學多好啊,考試及格就萬歲。

現在大學了,遇到考試,忽然領悟:還是高中好啊,考試不及格也沒事……好多人抱著混文憑鍍金的心態來學習,也不必苛求他們,因此老師看到了,也不好多說。仍然把自己的課繼續下去。講不講是老實的事情,聽不聽是學生的事情。畢竟都那麼大的人了。這個語文課的老師姓章,是個很有耐心的老師。帶了一屆屆的學生

了。每次看到缺課的位置,夢周公的同學,他都有些無奈。語文是公共課,從小學到大,若沒深入研究,確實能讓人產生輕鬆心理。還好,每一屆都有那麼些同學認真的聽他的課。章老師被坐在中後一排的一個同學吸引住了。他很有印象,一個不錯的小夥子,自己第一天來,他便跟自己說上話了,他叫徐林。徐林正在認真的做著筆記。

徐林,名字取自《孫子兵法》的“其徐如林”。他是個孤兒,小時候家中劇變,從小是被奶奶一手養大的,人比較聰明,記憶力好,不是很愛學習,甚至有時候很貪玩,但是確實很懂事。為了自己,也是為了給奶奶一個答

複,他盡力的在讀著書。從高中後,他讀書的書費就不再需要家裏的擔心了。學習成績在中上等,高中所在的學校免除了他的學費,還有每個月一點點的生活補助呢。現在的大學學費,他是貸款讀書,不用家裏操心。在學習中,他對對中國古典文化非常感興趣。從讀書起便慢慢讀起了《孫子兵法》、《山海經》、《易》等等

傳統文化著作。他很喜歡思考,有事給人的感覺是異想天開。今天的語文課擴展講了屈原的《天問》,又一次把他所有的異想天開都打開了。

“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闇,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明明闇闇,惟時何為?陰陽三合,何本何化?

圜則九重,孰營度之?惟茲何功,孰初作之?斡維焉係,天極焉加?八柱何當,東南何虧?九天之際,安放安屬?隅隈多有,誰知其數?天何所遝?十二焉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他認真的把這些文字抄寫了下來……

“叮鈴……”,最後一節下課了。章老師取了U盤,關了電腦下課了。章老師卻不是如以往般瀟灑離去。今天他故意停留了一會兒。大家爭先恐後的奔食堂去了。學校食堂的或是確實不咋地,但是去遲了也會沒得吃的。正如男人一樣,就算不好,得手慢了可就是沒了。章老師看著多數匆忙的身影笑了笑。教師裏一瞬間隻有徐林和幾個在

慢慢收拾東西的女同學了。徐林留下來是因為想請教老師點問題。剛才上課時他舉了下手想請教問題,老師點頭示意過他了。這是個默契。老師走向了他。徐林一點都不緊張,因為一開始徐林就和老師有點熟悉了。“徐林,想問什麼問題呢?”章老師微笑著問他。“老師,我想知道我們中國人觀念中的‘天’到底是指什麼?”徐林問。章老師說到:“天在我們中國有著很高的地位,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中國的天甚至是我們中華信仰文化的核心。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中國的天,不是僅僅指狹義的天與地相對。而是包含了道、初始、太一、宇宙、甚至因此而衍生出來的神格。天的崇拜,可能也反映了遠古人們對天賦予的特別含義。或者想通過這樣給我們傳達什麼信息”徐林問:“那麼天崇拜到底怎麼來的?”“有一種觀點認為,天可能就是我們的月球”老師說到。“月球?”徐林一下子來了興趣。“是的,根據一位李衛東的學者說,月球可能就是天。”“他怎麼說的?”徐林追問。“我們所謂的"天",在一個不能確定的時代裏,曾經距離我們很近。盤古神話裏,天和地挨得很近,幾乎就要重合了,害得盤古隻好站在中間頂著。共工"觸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