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再反圍剿,出奇兵橫掃六縣(1)(2 / 3)

自從謝子長逝世以後,高崗接任西北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之後又就任前敵指揮部政委,這一次又同劉誌丹並肩戰鬥,所以他對劉誌丹的軍事才幹和高尚的革命情操一直是欽佩有加。後來在1943年3月紀念劉誌丹逝世七周年的時候,高崗在《解放日報》上發表了一篇紀念劉誌丹的文章。高崗在文章中寫道:“誌丹同誌被公認為西北地區黨和人民最好的領袖。他是陝甘蘇區和紅軍的創造者,深諳戰爭的藝術,特別擅長於運動戰和遊擊戰,是西北黨的軍事家。”

這就是後來被認為是“西北王”的高崗對劉誌丹的評價。高崗在革命時期能為黨的事業作出重要貢獻,與劉誌丹對他的影響和兩人曾經同甘共苦的經曆是分不開的。

在第二次反“圍剿”戰鬥中,隨著“前敵總指揮部”的成立,西北的兩支紅軍部隊在劉誌丹的統一指揮下,同根據地的群眾武裝協同作戰,連戰皆捷。兩軍會師後,先是在安定吳家寨、馬家坪殲滅高桂滋部兩個營和一個連,迫使駐安定縣城守敵撤至瓦窯堡。5月10日解放了安定縣城,這是西北革命根據地解放的第一座縣城。

緊接著,根據地軍民又乘勝再戰,在清澗無定河邊殲敵一個連。接著,再以聲東擊西的奔襲戰術,製造假象,揚言要打清澗和綏德縣城,給敵人造成錯覺,主力則兼程南下,秘密運動到延長城下尋找戰機。

5月30日淩晨,紅軍發動了對延長城的進攻,劉誌丹親自指揮攻城,全殲守敵400餘人。延長守敵殘部棄城而逃,延長縣城宣告解放。延長縣城的解放把駐守在縣城附近甘穀驛的民團嚇得不戰而降,主動投誠。

6月1日,國民黨延川守軍懼怕紅軍攻城,就星夜向清澗逃遁,因而延川縣城幾乎是不費一槍一彈就順利地解放了。

延長和延川相繼解放後,“前敵總指揮部”決定乘勝追擊,拔除陝甘邊與陝北根據地之間的敵人據點,清除障礙,以便打通兩個根據地之間的聯係,最後達到將兩塊革命根據地連成一片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劉誌丹又親自製定了先奪甘泉,孤立延安,再打安塞的作戰計劃。

6月4日,紅軍晝夜兼程,南下奔襲甘泉,但是,因為軍事計劃暴露,敵軍加強了戒備,未能得手。劉誌丹馬上改變計劃,在甘泉虛晃一槍,然後率主力沿洛河西上,在延安高橋擊潰國民黨軍一個連,擊斃延安縣民團團長李漢華。接著,紅軍又重兵包圍了安塞縣政府所在地興隆寨。

當時安塞縣的縣政府和民團都搬進了興隆寨。為了防止紅軍進攻,安塞縣正在調換縣長,於是新舊兩任縣長都躲在那裏,還有許多豪紳地主,也都跑到興隆寨來避難了。一個小小的興隆寨,一下子聚集了一千多人。守寨的敵人布了三層火力網,配有滾木礌石、土炮長槍,還裝了炸藥。要是從正麵進攻,別說是擋不擋得住敵人的火力,就是寨子下麵那麼陡的坡,連站都站不穩,更不要說進攻了。所以要想攻破興隆寨,一定得想別的辦法。

劉誌丹帶著隊伍包圍了興隆寨,攻了兩天,興隆寨紋絲不動。劉誌丹隻好下令停下來,開會商量對策。當時就有人建議“爬寨子”,也有人說用“火牛陣”,搞一群牛來,尾巴綁上火,那牛就會瘋了似的往前衝,那寨門就可以打開了。

劉誌丹一聽,覺得這兩種辦法都不能用。他說:“這寨子又高又陡,爬是爬不上去的。要是用火牛陣,這又不是平原地帶,就是把牛燒死它們也衝不進去,再說還不知道要死多少牛,要給人家多少錢,就不要學戰國時的田單了。”

想來想去,最後大家一致決定用挖坑道的辦法,前邊繼續包圍,其餘人從後山挖,挖到了寨子邊上,就用炸藥爆破,把圍牆轟塌了再往裏衝。

這些紅軍戰士都是農民出身,挖地道是他們的拿手好戲,當地的赤衛隊也帶著鐵鍬鋤頭來配合部隊,他們就在後山日夜挖掘。前麵的部隊就將寨子圍了起來進行佯攻,防止敵人發現後從前麵逃跑。同時,劉誌丹還組織人向寨子裏喊話,叫他們放下武器出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