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自我才能全麵識人用人
“光環效應”又叫“暈輪效應”,它原屬於心理學的範疇,指的是由於人們潛意識中愛屋及烏的強烈知覺的品質以及特點,就像月暈的光環一樣,會不斷地向周圍彌漫、擴散,故被稱作“光環效應”。因為它是一種能夠影響人際知覺的因素,在識人方麵有一定的作用,也經常被管理者使用在企業選拔人才的過程中。
管理者如果不理解“光環效應”,那麼在日常工作中的用人方麵就可能會出現失誤,無法有效地走出“光環效應”的怪圈。不僅很難真正做到對下屬客觀、公平並全麵的認識,難以發揮下屬員工的特長,造成人不能盡其用;而且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更難以真正地發現人才。
“光環效應”在現實生活中有著深遠的影響。比如一個人在與某人交往的過程中,對方給他留下的第一印象很好,他就會覺得對方不錯,並會在潛意識中將對方的優點不斷地放大,從而忽略對方身上存在的缺點。這無疑就是一直站在一個固定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物,並從這一個麵去推斷它的整體,從而導致人們難以真正地的認識、了解到一件事物的多麵性,自然也就沒有辦法運用那件事物,將其價值最大化了。從古至今,這是經常會在管理中出現的問題。
人們都明白管理工作無非就是管人、理事,而事需要人去做,所以歸根結底管理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找到合適的人,並將其擺在一個合適的地方,然後鼓勵、督促他們用自己的想法和創意去工作。但通常的情況下,大部分的管理者都會因為受到“光環效應”的作用,而無法對屬於自己團體中的人員有一個全麵、客觀的認識和了解。企業組織領導應以每個員工的專長為思考點,安排適當的位置,並依照員工的優缺點,進行機動性調整,讓團隊發揮最大的效能。而管理者如果對自己的員工連最基本的全麵了解都沒有,又怎麼能在工作中管理好他們呢?這就像我們明明知道電腦對我們的生活或者工作有著莫大的幫助,但是卻不了解它到底能有什麼樣的性能,所以不知道能拿它做些什麼,所以無法用它來方便我們的工作、生活的道理是一樣的。
要管理好一個團體或者企業,毫無疑問就要對身在其中的每一個人有一個公正、客觀的認知。而想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必須打破識人時的“光環效應”。任何一個管理者隻有從“光環效應”的怪圈中“跳”出來,才能更全麵、客觀地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員工和下屬,並從中挖掘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人才,並且運用好人才的強項,促使自己的事業更為興旺。
縱觀如今能夠在世界立足的一些企業,它們之所以能夠取得輝煌的成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領導管理者,在識人用人方麵全麵、客觀、公正,從而能夠發掘出更多的人才為他們效力。
一直以來,鬆下電器被譽為“電器王國的締造者”。他的經營管理者鬆下幸之助,被譽為“經營之神”,這和他的慧眼識人也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