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作則,讓自己成為領袖和榜樣
“權威效應”又稱為權威暗示效應,其意思是一個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麼他所說的話或做的事都會很容易引起別人重視,並使人們相信其正確性。這就是所謂的“人微言輕、人貴言重”。
美國的心理學家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利用某大學心理學係的學生們上課的時間,向學生介紹一位從外校請來的德語教師,說這位德語教師是從德國來的著名化學家。這位“化學家”在試驗中煞有介事地拿出了一個裝有蒸餾水的瓶子,說這是自己新發現的一種化學物質,有些氣味,請在座的學生誰有聞到氣味的就舉手,結果多數學生都舉起了手。對於原本就沒有氣味的蒸餾水,由於這位“權威”的心理學家的語言暗示,使多數學生都認為它有氣味。於是他們認為:人們都有一種“安全心理”,總認為權威人物的思想、行為和語言往往是正確的,服從他們會使自己有種安全感,減少出錯率;同時,人們還有一種“認可心理”,認為權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會要求相一致,如果按照權威人物的要求去做,就會得到各方麵的讚許和獎勵。因此,這兩種心理就誕生了“權威效應”。“權威效應”在企業管理中有著十分普遍的作用。
“權威效應”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當人們相信,集體本身的存在或其他合作者作為集體成員將獲得更多的利益時,“權威效應”就作為喚起有秩序的或一致的行動的刺激因素而發揮作用;集體可以通過個人“相互間感情”的紐帶或通過血緣的關係統一聯係而形成;也可以在共同信仰的基礎上,或在“市民社區”共同成員身份的基礎上形成。人們常常會為了減少自己思考的成本,就假定權威學者所言是正確的,並相信其觀點,而且在權威學者的指引下越走越遠。
企業領導可以運用“權威效應”去引導或是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以及行為,這往往要比命令的效果更好。一個優秀的領導肯定是企業的權威,或者為企業培養了一個權威,然後利用權威暗示效應進行領導。當然,要想樹立權威就必須先對權威有一個深層且全麵的理解,這樣才能正確地樹立權威。隻有以身作則,才能讓權威保持得更加長久,才能夠讓自己成為整個企業的榜樣,成為優秀領導者。
林涵是一家日用消費品公司的老板。因為沒太多的資金,林涵的公司規模不大,員工加上自己隻有五個人。
然而,就是這個隻有五個人的小公司,他們創造了驚人的經濟效益。有一次,林涵的朋友問他為什麼隻有幾個人就能在如此激烈的環境中得以生存,而且發展得不錯,到底是依靠什麼。林涵隻是笑著說了一句話:“我們公司的製度就是,每一位員工都在盡心盡力地工作,並且力求做到最好。”他常說隻要自己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一定為員工做個好榜樣,員工也會因為自己的精神所感染,漸漸地也會和自己一樣盡心盡力工作。
其實,林涵並不是在說冠冕堂皇的場麵話,他在實際工作中確實是那樣去做的。在他剛做老板的時候,他並沒有像有些企業的老板一樣,認為自己是老板而可以擁有一些特權,隻是在公司裏麵發布和下達命令讓其他的人去做。他就像公司的普通員工一樣,遵守紀律,和員工一起吃住,有時還會自己出去奔忙。當其中哪一位同事遇到難題或是收到更大的單子時,大家都會聚在一起幫助他出謀劃策,並將所有的建議一一比較,共同商議。久而久之,公司所有的員工就希望能夠和老板看齊,常常會效仿老板的種種行為,並樂此不疲。
然而,林涵並沒有在公司裏製定什麼規章製度,但是林涵的行為法則就是員工需要遵守的紀律,而且他們會自覺維護秩序。當他們接受任務時,沒有任何推辭和不滿,當其中的某位員工因為工作出現差錯時,任何一名員工都能指出,並且大多數情況下對方都會虛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