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腦海裏帶著他的夢想,手上拿著他的圖紙和注意細節,找到了一家網站建設公司。按照自己的要求和圖紙上的模板要求該公司將自己的網站模板設計和製作出來,並且提出了該公司在後期需要給予自己的技術支持等其他售後服務項。雙方經過前期的交流和審核,確定了網站前期建設大致幾萬的報價之後,張三新的項目就這樣開始上線了。辛苦的前期工作和龐大的市場規劃張三無法獨立操作和完成這些,因此張三開始組建和招募團隊,張三再也不是隻懂得單槍匹馬的楞頭青了。
一個月的時間轉瞬即過,新的辦公地址和設備陸續進場,而唯一空缺的就是團隊人員的組建,團隊組建這注定是一個你情我願的發掘過程,即使你規劃了詳細和方案和宏偉的藍圖,但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裏,能真正懂得一份事業和一份工作區別的人卻是那麼稀少。絕大多數人想要的還是給他一份高額穩定的薪水和簡單的工作內容,可是這個社會是相對公平的,你淺薄的眼光注定你一輩子都隻能在底層給別人辛勤的打工。此時果斷而冷靜的張三理智的放棄了追尋這條道路的發展,轉而走上了自己預設的另一條道路,雖然可能更辛苦,但是隻要他自己堅持並且善於學習他就相信自己的努力一定會有回報。
兩條路:一個是一群人的事業,另一個是一個人的事業。當你沒有辦法聚攏一批願意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才的時候,你能做的就是退而求其次和蟄伏。張三開始將自己的重心從互聯網這條路上轉移到金融上來,張三的內心依然抱著在這樣兩邊都不放棄的前提下自己能逐漸的把需要的團隊聚攏起來。
張三的決定有他自我分析的道理,自畢業以來,每每遇見的最大的挑戰和難題就是資金不足的問題,如果自己能學習或者掌握一部分的資金獲取的方式也能為將來以後的互聯網項目提供有效的資金支持;再者張三承認自己在學校學習的能力並不好或者較差,但是張三從不認為自己的實踐學習能力不足,張三懂得怎樣從實踐裏檢驗書本的知識,怎樣從一次次的失敗裏提煉經驗和教訓,張三知道自己真正擁有的是其他人不具備的實戰能力和學習能力,這一點是張三性格中具備的非常關鍵的特質。
也許有些人真的就是天生不適合傳統的教學模式,也許有些人真的就是具備某些獨特的與眾不同的特長之一,張三或許就是這類人,他善於發掘問題並且思考,他認為實戰遠遠比理論來的更重要。我們見過太多的非常優秀的受高等教育的人才,但是真正能走到最後笑到最後的卻未必是這類學術性很強的高等人才,張三不否認自己與這類人在知識結構上存在的客觀差異,但是張三不畏懼與這類人才在真正的實戰中對比綜合能力的優良。
一個很簡單的單個例子:很多的高端金融高材生預測金融市場和行情,真正能連續超過兩次預測準確的又有幾個?大浪淘沙過後,真正能剩下的往往是不起眼的小沙粒而不是隻知道憑嘴皮子耍本事的噱頭。你可能很“走運”的某一次預言準確了,但是好運的光輝不會始終眷顧你一人。但是這是個現實的社會,所以張三花費了幾千元錢給自己鍍了一層金,報了一個成人大專考試,試圖給自己的學曆生涯拚接一下稍微遠些的“前途”和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