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回 離汝南百姓遷徙(2 / 3)

曹操看著一眾手下大眼瞪小眼,心裏的火又被勾了起來,就準備發雷霆之怒。

正在這時,有人輕咳一聲,眾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過去,再看卻是鬼才郭嘉、郭奉孝。

隻見他輕輕甩了下衣袖,悠然道,“既然汝南已經讓出來了,那主公何妨派人名正言順接收便可。”

荀彧卻皺眉道,“奉孝啊,接收容易,可汝南都空了,我們從哪裏找人遷往此地啊?況且,我軍本就糧草不濟,即便遷人也無糧食供應。此兩難之地也。”

曹操點點頭道,“誌才曾言,汝南雞肋之地,得之無益,棄之可惜。當世他便勸我暫時不要理會,可如今,唉,真是騎虎難下了。”

郭嘉哈哈一笑,道,“主公啊,糧草不足,為何不向廬江求助呢?”

曹操聞言有些懵,道,“我軍剛剛逼其放棄汝南,又怎能指望廬江會相助與我呢?”

郭嘉灑然道,“主公,或許忘了一件事情。”

曹操思索了一下,搖頭道,“卻不知奉孝所指為何?”

郭嘉很輕鬆的往椅子背上一靠道,“當年陸康仙逝,頭七之日各方前往祭奠。然那袁紹三子袁尚,與那孫三郎擊掌賭詩,輸了二十萬斛糧食。此事,主公可記得?”

曹操聞言眼光一亮,道,“當然記得。不過,這與奉孝所言有何關聯?”

郭嘉樂嗬嗬的道,“這些糧食如今已由船隻運到陳留的雍丘。主公當派人往廬江處先借糧,若其不給,便以朝廷名義征用這批糧食,若是給,則另當別論矣。”

此言一出,曹操還沒說話,荀彧先不滿了。隻見荀彧道,“此法斷不可取也!”他見曹操望向自己,便拱手道,“主公。想那孫三郎與袁尚賭詩,乃君子之風。一個以文取勝,一個願賭服輸,當時在場之人均可作證。可如今,我們橫插一手,取之不義也,定為世人恥笑。關乎主公名聲,還望三思而行。莫要因小失大,寒天下人心啊。”

若說郭嘉之謀,是從曹操的既得利益出發的話,那荀彧之論,就是從曹操的長遠目標來看的。所以,一邊是利,一邊是名,二者不可兼得,雙方的意見讓曹操實在難以取舍。大廳中忽然陷入了寂靜之中。

過了許久,程昱老頭忽然說話了,他捋著胡子道,“吾有一想法,卻不知當否。”

曹操聞言,連忙道,“哎呀,仲德,快快講來,快快講來。”

程昱邊想邊道,“為何我軍非要在此時截留下那批糧草呢?如今,廬江方麵主動後退,將汝南一地讓與我們,對彼方而言並無太大損失,對我方而言,也無太多利益。可是,在天下人眼中,卻是他廬江遵旨聽命,忠君報國,而我們則是得寸進尺。若再劫糧草,便會陷入不仁不義之名。況且,若是如此行事,難保袁紹不會借題發揮,派人與廬江密謀。到那時,我軍北有袁紹虎視眈眈,南有廬江窺伺帝都,東有呂布、劉備鷹視狼顧,東南有袁術居心叵測,再加上西麵李傕、郭汜賊心不死,我軍便深陷絕境,叫天不應,叫地不靈。既無同盟之人,又少援助之手,則主公尚能奉天子而令不臣乎?”

“噝~~”“啊~~”

堂中諸人聽罷程昱的分析,無不是倒吸一口涼氣。曹操更是感覺冷汗直冒,浸透衣物。如果真的如程昱所言,那可真就成了死無葬身之地了。

曹操整理一下思路,沉聲道,“諸公,仲德之言君等以為如何?”

荀彧先道,“明公,仲德之言甚善啊。如今,我軍擁兵不過十萬,精銳不過三成。那袁紹帶甲二十餘萬,袁術率眾十萬之數,李傕郭汜尚有西涼鐵騎五萬餘,劉備、呂布也有五萬多兵。特別是江東方麵,廬江兵馬雖少,卻盡為精銳,其連續兩次擊敗荊州兵馬,特別是前些日子大破黃祖五萬大軍,士氣正高。雖然廬江總計不過兩萬餘兵馬,可如今再加上汝南的兩萬餘兵馬,已經擁眾近五萬,這還不算江東之地,孫策所領三萬精兵。若是與之交惡,恐怕~~~,恐怕我軍會吃大虧。”

郭嘉此時也放下了玩世不恭的樣子,沉聲道,“以我軍十萬將士,抵抗周圍五十萬眾,確實太過托大。”說到這,郭嘉拱手對曹操道,“主公,屬下謀劃不周,唐突至極,還請主公責罰。”

曹操擺了擺手道,“奉孝不必多心,諸位皆吾股肱也,並無不能言之事。況且,此一時彼一時也,吾亦未想到,廬江已龐大至此。”

郭嘉聽聞心中一暖。為什麼呢?因為曹操非常大度的把責任攬在了自己身上,並未責怪郭嘉。

正在這時,又有傳令兵跑了進來,氣喘籲籲的道,“啟稟主公,於禁、李典二位將軍急報。”

“嗯?”曹操很奇怪,從自己接到上一份奏報到現在,不過才一炷香的時間,怎麼會又有急報?

曹操問道,“書信何在?”

那小兵道,“事情緊急並無書信。二位將軍吩咐小人,說斥候探得袁術忽然發兵攻取汝南禛縣,揚言協助李通所部撤退回廬江,二位將軍不敢怠慢,命小人馬不停蹄趕來報信,望主公早作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