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春雨 第二章 主題班會(1 / 2)

第一章春雨

春天,東北大地冰雪溶化,沃土複蘇,農民心馳神往,萬物生發。小草從地裏鑽出來,山林披上綠紗,鳥兒在樹枝上飛來飛去,嘰嘰、喳喳……歌唱。

“穀雨”時節,田間地頭嘚、駕、斡、籲吆喝牲口聲回蕩在山間。

溝塘屯一群學齡前兒童玩耍在池塘邊。有的捏泥人,有的搭小橋,有的砌小牆,有的蓋小房……

弄得手臉都是泥的孩子們玩得正開心時,突然烏雲遮住了太陽,頓時小雨嘩啦、嘩啦傾瀉而下,孩子丟下臉盆、小桶、小鍬、小鏟,跑回家。

時家那姐倆,用自家的臉盆罩上搭好的小橋,用小桶扣上陸老師女兒吳金鳳捏好的泥人。頭上頂著小朋友丟下的臉盆,手按著在地上的臉盆,目不轉睛地盯著池水冒的泡泡和遊來遊去的青蛙。時而聽到池邊草叢中青蛙,呱呱、呱呱地叫聲。春雨淅淅啦啦下有一頓飯時間。雨過天晴,小朋友都跑回來,尋找丟下的東西和佳作。吳金鳳哭了。時之秀從背後拍她一下肩膀說:“別哭了,看這是啥!”轉過頭來,看見時百川和姐姐站在背後。她笑著,從之秀手中接過完好無損的泥人。

百川說:小妹,下雨應該先想怎樣保護小泥人,不要往家跑,澆澆長得快,我們看到池水冒的泡泡,青蛙遊來遊去,和我們遊泳姿勢一樣。

這些天真活潑的孩子,已開始了智慧的人生。踏上了付出的曆史征程。

他們的心升華出仁愛的情誼。他們的眼睛射出奇妙之光。他們對和風細雨,青山鳥語迷戀,而做著春天的夢。

第二章上學

坐落在長白山腳下的溝塘屯,雞不鳴,狗不叫。隻有屯東頭一百米處溝塘裏青蛙發出有節奏的呱、呱……地叫聲。屯西二百米處的牤牛河嘩啦、嘩啦……地波濤聲,還可聞到屯後山葡萄的青香味。

這住有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莊,家家房門緊閉,無一家燈光。踏實酣睡的屯民,卻被雄雞鳴叫聲喚醒。各家雄雞,咯、咯……地叫起來。隨著雞的叫聲,天空中東方露出魚肚皮色,鳴叫二遍時天放亮,雞叫三遍時,一輪紅日從東方緩緩升起。各家房門打開了。庭院有喂牲口的,有抱燒柴的。不多時各家房頂的炊煙縷縷上升,象幾十條黑灰色的蛇,搖頭擺尾地消逝在天空中。

屯中間住的溪水蓮家東房山牆頂上的煙囪早已不冒煙了。離煙囪三尺遠處房後院一棵老榆樹枝伸向這裏,有大碗口那樣粗,樹枝上用鐵絲吊著一米長的鐵軌,每天吃完飯溪水蓮都順著房山頭的梯子上去,敲三下鐵軌,告知屯民,該下地幹活了,若是敲六下,就是全屯大會。

這個鐵軌是他男的掛的,若是日寇偷襲屯民,就是用它來通知屯民。屯民聽到響聲,馬上去山裏隱避起來。她男人參加東北抗日聯軍後,把信號棒交給他父親時仁書。老先生停止呼吸前,把手中握著的信號棒交給兒媳婦。

平時溪水蓮敲三下,就領著兩個孩子下地幹活。可是今天卻回到屋裏,給兒子穿上蘭襯衫,蘭褲子。女兒穿上粉色襯衫,咖啡色褲子,頭上用紅色線係兩個小角。背上黃色的書包。溪水蓮上穿小翻領天蘭色的襯衫,下穿紫色褲子,對著鏡子梳了梳齊肩的短發。

領著兩個孩子向河口鎮走去。

路旁灌木叢中時而傳出嗡、嗡……蟈蟈地叫聲。溪水蓮的兒子把書包交給姐姐,要去捉蟈蟈,溪水蓮叫住他,把書包給他揹上,抱在懷裏。女兒用手拉著媽媽的衣襟,水蓮摸一摸女兒頭上的小角,又摸一摸兒子的光頭。問兒子:“今天媽媽領你們姐倆幹什麼去?”兒子回答:去學校報名去。溪水蓮說:對,今天報完名你們姐倆就成為小學生了。一切活動都離不開時間,抓蟈蟈用半個小時,我們去學校報名就晚了半個小時,這半個小時過去了,會不會再回來:女兒說:不會回來。兒子說:該做什麼就做什麼,不做,這個時間就跑走了。姐姐說:小弟真聰明。

溪水蓮把兒子放在地上說:你爺爺停止呼吸前,讓媽媽在你們上學時,把他一生用來履自和教誨學生一句名言,告訴你們姐倆。姐姐拉媽媽的手說:“快說呀!”溪水蓮遠望東方升起的一輪紅日,把兩個孩子摟在胸前,朗誦到:“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