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基礎(2 / 2)

“蘇小姐,我來問你,如果換你來做生意的話,你會怎麼做?是在兩個交易所之間選擇一個蹲點,還是在兩邊都派人?”

“這個自然是兩邊都派人,畢竟誰也不會嫌生意少。”蘇晴嵐微笑道。

“就是這個道理。”楊淩解釋道:“現在交通並不方便,京城又在我朝的北邊,並不能輻射全國,有了這新的交易所進行補充,生意肯定會更好的。而且,江南之地一向富庶,區域間的貨物流通比別的地方來得更密集一些,我也不需要這個新的交易所能夠比得上京城的那個,隻要能讓江南周邊的商人們過來,就足夠我吃的了。可惜啊,原本是想將這個交易所設立在揚州或者江寧這樣的大城的,畢竟交通順暢,不過現在也管不了這麼多了,我也隻能以權謀私一把了,好讓自己的政績看起來好看一點,所以蘇小姐,你家的道路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這個請大人放心,隻要水泥的產量能夠跟得上,道路的問題肯定是不成問題的。”蘇晴嵐也正色說道:“前期,我們會修建三條路,分別是通往江寧、揚州、杭州,隻要先抓住了這三個大城市,其餘都好說。”

秀才大鬧溧陽縣衙的鬧劇就這樣靜悄悄地落幕了,百姓們就算再八卦,有些內幕消息也是得不到的,不過他們的注意力很快就被溧陽新的兩家店鋪給吸引了過去。就在縣衙八字牆的兩側,楊淩就交易所和銀行各自的第一家分店給搞了起來。百姓們對於這樣新鮮的店鋪,做什麼生意的還是有些搞不清楚,不過看著很多各地來的商人們,這些人心裏卻是挺開心的,因為這些人的到來,嚴重刺激了當地的消費。在賺錢的同時,百姓們就對著那惡趣味的“阿裏巴巴”四個字進行各種猜測了。

事實正如楊淩料想的一樣,交易所和銀行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考驗,已經逐步得到了商人們的認可,並且這種口碑也隨著商人們之間的交流,影響越來越多。原本嫌京城太遠的商人們,紛紛將據點移到了溧陽這裏,而那些本錢更小又離得近的商人,也從四麵八方趕來,看看有沒有機會可以分得一杯羹。

楊淩從銀行貸了一大筆錢,在交易所裏麵大肆購糧,致使兩家上揚了不少,樂得那些鄉紳們都笑開了話,暗地裏甚至在嘲笑楊淩,因為外地的稻米過來,還要扣除運輸成本,他們卻是不要,賺得比外地糧商要多得多了,甚至可以充抵他們因為同一稅收而帶來的損失。

蘇晴嵐也很是不解,直接問楊淩道:“咱們溧陽這裏,原本就是糧食產地,並不需要外購的,雖然現在糧稅統一,想必應該也是不用購糧的吧?”

楊淩則解釋道:“其實這裏麵有兩個原因,就像我跟你舉過的那個例子,市場的繁榮,必須有一個帶頭的,現在我大量購糧,致使糧價上揚,本地百姓看到此種情況以後,也紛紛開始拋售自己手中一部分存糧,這樣他們手中就會有錢,有錢以後就會想到購買別的東西來,以此來促進各項生意的更加繁榮。另外,我之所以選擇糧食,是因為我始終認為手裏有糧,心裏不慌,本地的永豐倉已經被前麵那些貪官汙吏給玩壞了,隻有一個空殼子,為了以防萬一,我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尤其像我這樣的,喜歡到處撒錢,我必須保證倉裏有糧,這是我最大的保證。”

交易所和銀行的到來,使得溧陽原本如同死水一般的市場立刻變得活泛起來,那些原本對楊淩很不感冒的鄉紳們,也沒空再找楊淩的麻煩,紛紛轉頭去賺錢去了,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了燒手。

楊淩也總算可以舒一口氣了,在楊淩的計劃裏,自己這執政的三年基礎已經打好了,唯一還剩下的就是蘇家答應的路了,不過那個也急不來,這條路最起碼是修個兩三年的。楊淩這才知道,為什麼現代政府會到處招商,甚至不惜拿出稅賦和土地上的優惠,除了能夠有效帶動就業機會以外,對於市場的促進作用也真的是非常的大。

已經入冬了,放鬆下來的楊淩開始有些想念京城,想念自己的兩個老婆,以及千裏之外的蕭觀音,想必她就快要臨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