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華不甘心:“我是她媽,我不能眼睜睜看著她走彎路啊,我……”
楊業明歎氣:“放手吧!你還記得咱們年輕的事嗎?”
蘇麗華忽然就沒動靜了,過了好半天,她才無奈地對楊舒說:“你自己看著辦吧!”
楊舒知道媽媽是想起了當年和爸爸的故事。這個故事在她的成長過程中,聽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角度講述過,有人羨慕、有人幸福、有人氣憤……
羨慕的人是叔伯阿姨,幸福的人是爸爸媽媽,氣憤的人唯獨隻有姥爺,在姥爺眼中,媽媽就是固執得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倔丫頭,而爸爸就是導致媽媽性情大變、鬧得姥爺家不得安寧的始作俑者……
二十幾年前,爸爸還是個窮小子,媽媽說她見過窮的,卻沒見過這麼窮的。
可窮人爸爸老實憨厚,雖然家徒四壁,卻一門心思對媽媽好,有什麼好東西都想著媽媽,聽說媽媽愛吃麻花,就拿出自己好不容易攢的5塊錢,徒步走了十幾公裏到站前買麻花,自己舍不吃,全都揣在懷裏。
零下幾十度的寒冬,送到媽媽手中時,爸爸的手都凍僵了,可麻花還帶著溫熱的氣息。
媽媽說,那是她一輩子經曆過的最浪漫的事。
爸爸說,不對,最浪漫的事是他們能在一起生兒育女,攜手到老。
每每這個時候,媽媽都會瞪爸爸一眼,嘴裏嘟囔一句:誰稀罕!眼角眉梢卻分明在笑。
那份經曆了年華洗禮的濃情蜜意,總讓楊舒羨慕不已,她總是追問:“後來呢,後來呢?”
後來,姥姥姥爺知道了,死活不同意這門婚事。想來也是,媽媽在那個年代就有高中學曆,爸爸連小學都沒畢業;姥爺當時還是個幹部,爺爺家世代都沒個當官的;
媽媽在當地是數一數二的美人,爸爸卻不修邊幅……一句話,門不當戶不對,就算王八看綠豆,對眼了,那也不是一個級別。
可媽媽是鐵了心要嫁給爸爸,兩代人直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媽媽一咬牙,硬跟爸爸未婚先有了孩子。這在當時簡直是驚天動地的事情,姥爺氣得肺都快炸了,卻又打不得罵不得,姥姥說,家醜不可外揚,還是趕快讓她過門吧,現在隻盼望楊家有良心,願意娶她。
媽媽就這樣嫁了過來。隨身嫁妝是兩套被褥,一架炕櫃和一個寫字台。婚禮很簡單,兩家人圍在一個大桌子前吃了一頓很簡單的飯,連酒席都沒辦。
婚後,媽媽跟爸爸商量,孩子出生後家裏花銷肯定少不了,爸爸沒學曆,雖說自學了不少東西,可畢竟沒職稱工資少得可憐,不如拿點錢出來送爸爸去念書。
這個念頭一起,媽媽就得到了全部娘家人的反對,那個年代出去念書的人有一大半都沒回來,全都拋妻棄子跟別的女人另謀高就去了,媽媽也擔心,可媽媽覺得自己必須冒這個險,否則怎麼支撐這個家呢?
媽媽打定主意挺著肚子去姥爺家借錢,理直氣壯的身姿,討債的語氣,無賴的口吻:“你們要是不借給我,我就不活了!”
姥爺氣得要拿雞毛撣子抽媽媽,姥姥攔著姥爺,偷偷把錢塞給媽媽,讓她趕快跑。媽媽就拿著錢撒丫子跑了。
爸爸有了學費,卻沒了收入,媽媽挺著肚子一直工作到臨產才回家生孩子,剛剛滿月又把孩子丟在姥姥家,恢複上班。
那幾年,家裏日子過得格外淒慘,有一年臨近過年了,家裏卻窮得一分錢都沒有,爸爸跑到鎮裏給人家扛袋子,賺了20塊錢,給家裏置辦了兩斤白麵、一斤肉、一斤大米、一袋爛了一半的蘋果當年貨。
媽媽跟爸爸吃了很多苦,卻從沒後悔過,媽媽說,愛情就是不離不棄,就是互相扶持,就是無論多苦,都覺得幸福。
楊舒覺得媽媽這兩次重大決定都是頂著所有人的反對,硬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做的,這份勇氣可嘉,楊舒相信自己和媽媽一樣,做出選擇,然後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