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5章 ,拜見徐光啟(2 / 2)

軍官嘻嘻哈哈一笑:“咱皇上可是個心平氣和的人,輕易不動氣和誰過不去!小將在皇上跟前伺候的時候聽他講:這電是個非常有趣的東西!要是能在木架上安上電,就是電木馬了,廉樹很有趣,就是他真的做不出來,單單能想出來,能做出一個很小的裝置這一層,朕也要好好地感謝他,獎賞他,將來要封他做工部的尚書!。喂,廉大人,您的前途可是光明著呢!”

軍官把嚴樹等人領進了老徐的家,老徐的門上早有兩個家人在守候,一見人來立即向裏麵通報,還引導著嚴樹等往裏走。

徐家的院落雖然布置得小橋流水,花園湖石,有南方的園林格式,但規模很有限,京城裏寸土寸金的,能弄成這樣已經不容易啦。

徐光啟,萬曆年間的進士,在仕途上一帆風順,青雲直上,很快就做到了禮部尚書的高位,但是,他的出名不是因為這個,而是他和西方傳教士的往來,並寫下《農政全書》的一本專著。

“曆史名人啊。十分榮幸啊。”嚴樹想到,這老徐的家不是在上海麼?哦,對了,上海其實就是以人家的徐家彙為依托發展起來的!

軍官奇怪地看著嚴樹:“大人,您說什麼?”

嚴樹笑笑:“沒什麼!感慨!”

到了正屋,一直沒有見老徐出來,甚至連一個迎接的家人也沒有,隻有門口的這位門人引領著。

軍官在門外高聲宣言:“傳皇上口喻!”

這時,掛著厚厚的布簾的正屋門才掀起了一角兒,兩個年輕人攙扶著一個老者顫微微地出來,天氣還冷,老者嗬出了一道道白熱的氣流。

“皇上!”

老頭領著兩個年輕人一起跪了。

軍官口齒伶俐地講了半天,帶來的是皇帝對老徐的慰問,老徐感激地謝了半天,軍官把老徐攙起來,對他講了來意。

老徐小聲地說:“知道!”

嚴樹仔細地打量著曆史上鼎鼎大名的徐光啟,隻見他身材瘦小,麵目端正,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威嚴。

普通的青布棉衣服,挽著頭巾,穿著極為樸素。

不過,今天看起來,老徐象是大病纏身的樣子。麵色較差,不時地咳嗽上兩聲。

軍官交代了幾句就走:“兩位大人好自切磋!皇上等著好消息呢!”

嚴樹恭恭敬敬地一揖:“徐大人,請您速速回屋休息,外麵天還冷!”

“不勞吩咐!”徐光啟冷冷地用眼光斜了嚴樹一下,充滿了厭惡和鄙視。說罷,把身一扭,進了屋。

攙扶老徐的兩個年輕人則回頭對嚴樹抱歉地點頭示意。

嚴樹跟進了屋子。

徐光啟坐回了一張大椅子裏,喘息了一會兒,用冰冷`的聲音淡淡地問道:“你就是廉樹廉大人?”

“不敢當!徐大人,小子其實不是什麼正經的官員,非經科考,又無啟蒙學習,做了官也沒有辦過一天的公務,所以,大人之稱實在不敢,尤其是在徐尚書的麵前,徐大人,請你多多賜教!”嚴樹字斟句酌地應付著。

徐光啟接了茶水喝了幾口,呼吸順暢多了,然後輕輕捋了捋柔和的山羊須,用一種悠閑的,但是難以琢磨的聲音說:“哦,這麼說來,你可真不簡單!”

“哦,徐大人?”

“嘿嘿,廉樹啊,你小小年紀,就做了五品的高官,不讀書不寫字的,連科考的十年寒窗之苦也免了,如此福氣在我大明恐怕還是頭一遭吧?”

嚴樹見他語言不悅,含沙射影,輕輕一笑,不卑不亢地說:“多謝徐大人垂問與關注!小子做了五品的高官,那是祖上的積德,也是皇上和信王他老人家的恩典,不過,在咱大明,說真的,這樣的官兒也不少呢!至於大人耿耿於懷的小子不讀書不寫字之說,小子另有別論,單隻論著科考嘛,小人實在是不屑一顧!”

徐光啟一驚,很認真的直起了身,把嚴樹上下打量了一陣。

老徐身邊的兩個年輕人也更注意嚴樹了。

徐光啟哼了一聲,憤憤不平地抖著胡子問:“科考怎樣不值得廉大人為之一顧?”

嚴樹道:“他的內容太狹窄!僅僅從《四書》《五經》裏尋章摘句的,還要代古人立言,絲毫沒有自己的所思所想,太祖爺定立的八股形式,也顯得有些拘泥,所以,小子不肯科考,別說現在已經蒙浩蕩皇恩有了官身,就是沒有官身,也不會去考的!”

“哦,”徐光啟點點頭。語氣依然冷淡:“你是商家,在科考時是受限製的。也許是想考但沒有資格呢!”

嚴樹覺得,今天這個徐光啟遠不象現代社會裏對他的認識和評價,怎麼怎麼眼界開闊啦,怎麼向西方學習了,引領最早的西學東漸潮流了,一個務實的大家了。。。。。。這人盡管是一個農學家,但是,其實還是一個很頑固的重農主義者,在科舉考試的製度上,完全是一個保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