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的解析
奧地利醫生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論的開山鼻祖,1900年,他出版了《夢的解析》,本書是研究夢的係統理論的開始。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本帶有臨床醫療性質的書,是一位精神分析家對自己的病例進行治療後歸納總結的理論。但是這理論卻對人類曆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弗洛伊德在書中把夢分為“顯夢”和“潛意識”兩部分,所謂“夢的解析”就是根據“顯夢”來發掘做夢者被壓抑在“潛意識”內的矛盾衝突,幫助病人恢複健康。其要點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夢是失去記憶的再現,兒童時不複記得的事情,可能成為夢的內涵,最典型的例證是“俄狄浦斯情結”。二、在失去的記憶中,多數是痛苦或失意的,因為人不願意記住而將其排除在意識之外,從而壓抑在潛意識裏。三、夢的內容不合邏輯,大多帶有幼稚和幻想色彩。四、夢的起因大多與本能性的性欲衝動有關。五、夢是以偽裝形式出現的被隱藏欲望的實現。
《夢的解析》中的基本思想很簡單:人類的意識可分為意識和無意識兩種類型,意識是行為的絕對統治者,但是那些永遠處於無意識中的不為人所接受的願望伺機尋求表現。夢是人的無意識欲望的改頭換麵的表達和實現,是受到抑製的無意識衝動與自我監督力量之間的一種妥協,因而對夢的分析也就是人們通向人的無意識的最好的途徑。所有的人,不論是否患有精神病,都有一些為我們意識所不容的欲望。事實上我們有意將這些欲望隱藏或壓抑起來。盡管如此,這些欲望恰恰因遭壓抑而不再受到意識的監視或記憶衰退的影響,從而保持了其積極的活力。它們不斷擠入意識,以此控製行為。人們在清醒時,自我或有意識的自我壓抑著這些欲望。但在睡眠時,意識程度下降,壓抑力量減小。一旦被壓抑的欲望完全擺脫了壓抑,人就會醒來,重新對它們施加控製。做夢是維護睡眠的一種妥協方式,因為夢是以幻覺和偽裝形式表現被壓抑的觀念,它使不為人承認的願望獲得部分滿足,這樣,這種方式便不會打攪意識和睡眠。
所以弗洛伊德說,如果我們能夠解釋夢,找出它的隱義,我們就能夠恢複一部分無意識心理生活,並能夠將它們置於理性的照耀之下。
1900年,《夢的解析》出版後,遭到了人們強烈的批評,人們帶著鄙夷的神情、用近乎刻薄的語言談論著它和它的作者,這本書被時人認為“驚世駭俗”,初版的600冊用了8年才銷完。弗洛伊德的學說被視為異端邪說,他的學說幾乎觸怒了全世界。
弗洛伊德一方麵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和來自各個不同領域的許多善意和惡意的批評、指責,但另一方麵隨著時間的推移,他也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理解、讚譽,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評價和地位。此後他的立足點越來越高,探討的問題越來越普遍化,研究的對象從精神病患者擴大到整個人類,他把精神分析的基本原理廣泛運用到人類社會生活和文化曆史發展的各個領域,從而把精神分析學變成一種哲學學說,一種社會文化理論。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精神分析學才上升為“弗洛伊德主義”。
弗洛伊德的關於夢的獨特、新穎的見解,引導人們推開“夢”這扇大門,第一次真正走進人類深藏的內心世界,發現無法被意識所控製的潛意識,竟然蘊含了如此豐富的心理內容和巨大的創造力。弗洛伊德用一種最理性的聲音訴說了人類的無理性,從更深的層次上闡述了人類的生存狀況。有人評價說,盡管在弗洛伊德之前,潛意識問題就已若隱若現地在一些作品中流露,但就像利夫和布倫丹曾觸及到美洲海岸一樣,隻有弗洛伊德證明了潛意識確實存在,並對其豐富多彩和驚恐可怖加以揭示,是這個領域的哥倫布。
《夢的解析》在弗洛伊德的有生之年就再版了8次,並有近10種文字的譯本。德國著名哲學家弗羅姆曾經說,弗洛伊德對夢的分析,是“現代科學對夢的分析的最原創性、最著名與最重要的貢獻”。奧地利作家茨威格說:“弗洛伊德替這代人尋求到了一個更深入的世界觀……他的學說直指人心。”而愛因斯坦對弗洛伊德說:“直到最近,我還隻能理解您的思路中的思辨力量,以及這一思想給這個時代的世界觀所帶來的巨大影響。據我判斷,隻有用壓抑理論才能對它們做出解釋。我很高興自己遇到了這些例證。因為,當一個偉大而且美麗的構想與現實相吻合的時候,它總是令人愉快的。”
作者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年),奧地利醫生、精神病學家、心理學領域的新學派——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他於19世紀末從其所從事的臨床治療工作中逐步發展起了心理分析說及有關的治療方法。在人類行為學方麵提出了不少革命性的、頗有爭議的觀點,還為治療行為方麵的疾病建立了一套新的體係。